四川將誕生首座園林影城
文化新地標探營
從1958年開始,坐落于成都浣花溪北、清江東路360號的峨眉電影制片廠(簡稱“峨影廠”)牽動起四川人的電影情結。50余載歲月浮沉,這里的昨日鼎沸已然不見。作為盤活國有文化資產的重要舉措,始于去年,峨影廠投入全面改造升級。如今,這片占地80畝的廠區正在緊張施工,再有兩個月,它將以全國首家園林式電影城的全新姿態“變身”亮相。
3月8日,峨影集團公布了“峨影·1958”電影城設計方案。
敢為先
就地“生金”擴充產業鏈
為重煥生機,在參考國內外影城發展經驗后,峨影集團做出了一個“前衛”決定:就地“生金”,改建園林影城,做長產業鏈條。
一走進峨影廠大門,映入眼簾便是一棟8層高的樓房,“這是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綜合樓,經改造后將有售票大廳、茶坊、咖啡廳等休閑場所……”施工現場,峨影集團董事長何世平介紹了正在施工的園林影城。
談起創意方案,峨影集團董事長何世平感慨良多:“這個方案曾在廠里引起震動,當時對搬出去還是升級改造曾有一番爭論。”機遇也來自決心,“這幾年城市周邊發展迅速,二環路也成了市中心了。”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電影市場進入低谷期,曾經位于市區邊上的峨影廠成了繁華鬧市中的一處綠地,有點像史鐵生筆下的地壇。
去年,整合了峨影廠、太平洋院線、峨眉電影頻道、峨眉院線等資源成立了峨眉電影集團。如何盤活這塊城中綠地,成為集團領導班子考慮的首要問題。要么把寸土寸金的廠房賣出去,城外重建廠房;要么減少綠地,改擴建廠房。兩種方案,在何世平他們看來都不是最好的,“1958年建廠于此,現在暫處困境就賣地搬遷,峨影人不會答應;而原地改擴建需要大筆資金,如果只建廠房,這將是很難收回的投資。”
說起建園林式電影城,“這不是一時沖動,它將是第三代電影城的范本。”何世平解釋,第一代電影城是單廳單功能影城,第二代是目前的多廳多功能影廳,第三代影城將是內外環境要求均高的園林多廳影城。
分析市場前景,峨影集團利用院線資源進行了充分調研,最終決定將老廠區改建為園林影城。新的影城將有11個放映廳,能夠同時容納1598名觀眾觀影。何世平透露,廠里的員工都是影城的股東,預計影城正常運作5年后,首期投入將回收。
精打造
方案設計歷時半年數易其稿
從接到設計任務到最終定稿,劉家琨和他的團隊用了半年時間,“最大的挑戰在于盡可能保留各個時代的舊房子,又讓它與新的電影主題元素融合。”
影城總設計、中國當代著名建筑師劉家琨說,“園林影城的概念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實地考察后,我發現這個概念非常合適。”
領著記者走在廠區,劉家琨講解,“要盡量保留園區的歷史氛圍,結合時尚元素,對保留建筑和園林景觀進行梳理和改造,貫穿的主線即是電影。”
“你們看,峨影廠的樹木有50多年歷史,房子從上個世紀50年代-80年代都有,這樣的建筑群落格局極為稀罕了。”劉家琨指著門口的綜合樓說,這棟樓是簡單的橘紅、白色瓷磚貼面,通過立體改造,它將成為深色背景打底,膠片式廣告帶包繞的電影主題建筑。從效果來看,主樓立面外掛帶狀構件,如同內外互動的“膠帶片”將樓捆綁,而膠帶分格即是廣告格和窗格,制造真假交錯的戲劇效果;頂部加建大型的LED廣告屏,造型如同攝影機。
劉家琨說,設計稿更改的次數已經記不清了,也曾遭到業內質疑。在設計中,峨影廠原辦公大樓、制片車間、倉庫、攝影棚和錄音棚等均原樣保留,但內部均重新裝修成影廳,突出了峨影廠厚重的電影文化。而廠區的園林、大量名貴樹木等自然景觀,都將被利用來打造成川西風格的庭院園林。“在這里,鳥語花香與電影文化渾然天成。”峨影廠道具室還將被打造成“電影文化館”,大量道具、設備、照片等展示區。
■記者手記
讓觀眾體驗電影“增值”
當年的峨影廠何其輝煌,與北影廠、上影廠等并駕齊驅。對四川而言,它也曾是一張亮麗的名片,幾代峨影人厚厚的文化沉淀,在這里,一磚一瓦都透著電影的味道。
舊瓶裝新酒,峨影人在厚重的電影文化積淀里做文章,不僅要讓老廠重煥生機,更讓百姓從觀電影“增值”體驗到了電影主題文化。試想,和親朋好友一道看完電影,映入眼簾的是電影主題下的綠色川西園林,該是何等愜意。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美如仙境!四川又添兩處國家級地質公園
近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了擬授予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共有31家地質公園入選,四川有兩個,分別是四川鹽邊格薩拉地質公園、四川達古冰山地質公園。截至目前,我省國家地質公園數量增加至16個,位居全國第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