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式風景園林建設探析
轉眼之間,低碳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當中必須關注的話題,低碳城市、低碳經濟、低碳社區、低碳生活等紛紛充斥著各大媒體,許多城市更是將“低碳”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低碳城市已經成為這些城市繼環保模范城、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等之后,打造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作為風景園林師,面對低碳的浪潮,我們應該能做些什么。
我們不要被表象的新詞匯蒙住眼睛,應該透過事物表面看到其背后的本質,低碳概念的出現是全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在一些社會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所必然產生的應對策略和發展方向。因此,認真剖析我國近年來的社會發展趨勢,對于我們建設低碳式風景園林才更具有意義。
1 、低碳式風景園林必須是資源節約型園林
2009年,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務院發布了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名單,很多我們當時在初中地理課本上學到的資源豐富的城市都在這份名單之中。這不禁讓我們質疑這些資源都跑哪去了?
認真察看現在的城市景觀,就會發現標新立異的建筑、大面積的廣場硬質鋪裝、硬質的河道、被肆意拆遷的建筑和庸俗的雕塑等,這些都成為資源的最終歸宿地,這個過程中浪費了很多的資源,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實局面,則與風景園林設計師、建筑師和規劃師的職業準則和價值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在處于高速城市化的今天,現在的城市建設項目往往令很多設計公司應接不暇。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很多設計公司的領導就明確表示要將所面對的項目劃分成“金字塔”式排列,即“金字塔”尖的設計作品是公司領導重點掌控的,而更多的中下層項目則是屬于“為了完成設計而設計”的范疇。誠然,如果在設計之初就已是這種態度,出現那么多資源浪費、表象平庸的“程式化”設計作品也就不足為怪了。
2 、低碳式風景園林必須是環境友好型園林
當今社會面臨著嚴重的氣候環境危機,而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會議的空前受關注程度就可以看出當今環境危機的程度已經到了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的危險時刻。
溫家寶總理曾經指出:“園林綠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1]。因此,風景園林師在創造城市良好環境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對于場地的重視,注重保護原生自然資源、減少開發對自然狀況的影響和恢復場地的自然技能;同時應該通過增加城市的園林綠地面積,降低城市綠島效應,有效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
現在,在風景園林行業發達的一些國家,生態主義的設計早已不是停留在論文和圖紙上的空談,也不再是少數設計師的實驗,它已經成為景觀設計師內在的和本質的考慮[2]。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發展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穿于景觀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
3、 低碳式風景園林必須是生態文明時代背景下的新體現
300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征,而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
2009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年會《北京宣言》上明確指出:中國風景園林事業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在氣候變化、環境危機和資源短缺等條件下,如何處理保護和建設之間的矛盾?如何強化地域文化和鄉土景觀特征?如何發揮風景園林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平衡作用?如何維護風景園林的公益性?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我們責無旁貸。
2010年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世界大會的主題是“人與天調,和諧共榮——傳統的繼承和可持續發展”,主題本身就是對生態文明最好的詮釋。園林人如何才能做到對傳統的繼承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今天必須思索的話題,而尋找問題答案也是創建低碳式風景園林的必然選擇。
4、 結語
風景園林師是協調“人與天調”的神圣職業,因此設計師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感,用盡可能少的資源為人類創造盡可能好的生存環境,用自己的先進理念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建寧.以自然和諧為美的現代城市景觀[J].中國園林,2009(11):84-88.
[2]王向榮,林箐.現代景觀的價值取向[J].中國園林,2003(1):4-12.
作者簡介:
李先軍:北京景軒策劃設計工作室首席策劃師,景觀石網總編。
張麗梅,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2007級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碩士研究生。
編輯:joe
相關閱讀
點評:新型城鎮化開展62試點 側重綠色低碳
當前,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全國62個地方開展試點。下一階段試點地區的重點工作是什么?如何有效抓住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切入點、著力點?這次座談會再次釋放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信號。【詳細】
陜西安康成功入圍國家低碳試點城市
近日,從安康市發改委傳出好消息:安康市成功入圍第三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屬于陜西省唯一試點市。【詳細】
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綠色”作為“十三五”規劃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這與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詳細】
環境信息披露助力綠色金融
10月28日,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以下簡稱CDP)與國內權威機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合作,在北京發布了《中國2016百強企業應對環境變化-信息披露助力綠色金融》報告及頒獎典禮,并在會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