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建筑的政治審美
而青島市政府的布局也很典型,它像兩塊大小不等的弧形積木疊落在一起,重心吻合。在正門的臺階之下是草坪,與此間隔馬路——大多數政府樓前的馬路是當地最寬的那一條——再前面——是廣場。政府門前的廣場,也往往是本市最大的。
“通過建筑作品去教育群眾”
當年的《人民日報》認為,建造者們正在拿封建時代的“宮殿”、“廟宇”、“牌坊”、“佛塔”當藍本,制作各種虛夸的裝飾。
在政治的約束之下,建筑的風格總是跟著政策的變動而搖擺。政權新建之初,建筑的風貌與現在并不相同。上世紀50年代,政治、經濟都在參仿蘇聯,建筑自然也概莫能外,蘇聯的內政與中蘇關系共同決定了中國的城市風貌。
斯大林時期,蘇聯建筑向著“復古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急劇轉變。那些現代主義建筑則因不能給予人們“積極的文化和歷史聯想”而遭到抵制。1934年,簡潔的蘇聯輕工業部大廈,被批判為“莫斯科的疤痕”,而同時竣工的莫霍夫大街住宅樓,則因采用文藝復興建筑風格的帕拉第奧巨柱式,大受贊美。
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筑,最能“直接和明顯地肯定時代的偉大和美麗”,這是當時的主流聲音。
為了展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1952年,中國開始建造“蘇聯展覽館”(現更名為“北京展覽館”)。
該建筑采用俄羅斯民族的傳統風格。中央大廳的正面高懸蘇聯國徽,其上聳立著87米高的鎦金塔,塔尖安裝巨大的紅色五角星。在陽光的照耀下,有著大量黃金的鎦金塔閃閃發光。
1953年,著名建筑師梁思成訪蘇歸國。他認為,是否包含民族形式,是階級立場問題。建筑,應以民族特性的形式與“充滿了資產階級意識的”美國式玻璃方匣子展開斗爭——在斯大林倡導“社會主義內容,民族形式”的建筑方針之前,還從未有人察覺方正的平頂屋是帝國主義建筑的代表。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