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建筑師謝英俊:與人民共譜建筑“嘉年華”
躋身世界城市,北京還有40余年的路要走。目前,北京的世界城市指標總得分為34.90分,與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城市相距約30年。
北京社科院編寫、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即將出版的《北京城鄉發展報告2010-2011》(以下簡稱《報告》),透露了上述信息。
報告通過對10個方面的分析認為,北京正處在世界城市騰飛期。一方面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開始解決貧富分化問題,另一方面新移民數量猛增,促使原本就已緊張的住房、交通和就業問題,更加嚴重。
去年,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外國問題研究所課題組做了“北京與世界城市發展階段性特征分析”,發現在“經濟”、“文化”、“社會”、“城市發展”幾個部分的比較中,北京在社會部分與世界城市差距最大。
其中,北京的人均住宅面積,比紐約、倫敦、東京幾乎少了一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當于其他三個世界城市的九分之一;而每萬輛機動車死亡人數,則多出了將近一倍。
《報告》預測,按照北京目前的發展狀況,至2050年,可躋身世界城市行列,但“需要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著力保障并改善民生”。
《報告》建議:建立公正、公平的利益平衡和協調機制;參照國際上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與家庭平均收入的比例,提高保障標準;政府在相關政策的設計安排上,采取切實措施,向社會低層傾斜。
■北京追趕世界城市圖示
起步階段
1978年―2008年奧運會
特征:基本完成工業化進程,成為國內或世界制造業中心、金融和商業中心;外來移民大量涌入,人口大量增加;人口更加多元,城市文化多元性。
騰飛階段
2009年―2049年(人均GDP1萬美元至10萬美元)
特征:人口增加速度下降,特大型城市擴張,城市功能開始向郊區擴散;鼓勵文化創新精神,勇于創造各種文化形式。
保持階段
2050年后
特征:經濟增長放緩,尋找新增長點;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政府更加重視文化的發展;區域大都市圈形成,中心城市功能向副中心和其他城市分散。
■北京現狀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
●社會救濟、社會保險制度逐步規范
●社會慈善事業開始起步
●最低保障標準不斷小幅度提高,被保障者溫飽無礙,但離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還有很大差距
●老齡化社會正在形成
●開始解決貧富分化問題
●注意加強懲處官員腐敗,努力協調干群關系和勞資關系
●服務型政府模式正在形成;民間組織有所發展,社會公共事務民主參與增多
●外來人員占城市人口近一半,且廣泛分布于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
●新移民數量猛增,使原本緊張的住房、交通和就業問題,更加嚴重。
編輯:xiaxiaolin
相關閱讀
全球頂尖建筑師如何為了拍照而設計
Instagram的文化正在改變世界各地的建筑景觀,各地的建筑行業會因此降低自身的品質以滿足人們對拍照效果的追求嗎?【詳細】
萬麗:一個“草帽建筑師”的選擇
從馬鞍橋村項目開始,萬麗對建筑有了新的認識。“有超過40%的人生活在農村,就應該有這么多建筑師為農村里的人服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