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典園林監測管理規則》頒布
園林怎樣實施監測
建筑物、構筑物每2年1次實測,每6個月1次目測;
植物每1個月進行1次實測;
空氣質量、氣象情況每日1次實測;
水體每月監測1次;
土壤每年監測1次;
周邊環境半年監測1次。
園林里的廳堂軒館、亭臺樓閣,假山石峰,乃至花臺鋪地,一草一木,都將納入日常監測之中,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已于本月下旬正式頒發《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監測管理工作規則》,該《規則》將于2011年6月1日起實施,這是國內首個針對世界遺產監測制定的工作規章。
早在上世紀末,為確保世界遺產真實性、完整性以及永續傳承,國際組織采取了世界遺產監測這一預防性保護措施。2003年,國家有關部門對各遺產地提出了開展遺產監測的要求。2005年,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在全國率先啟動遺產監測工作,于當年成立“蘇州市世界文化遺產古典園林保護監管中心”,研究制定了總體監測方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自主開發了監測預警系統軟件,承擔了國家監測研究課題,完成了國家文物局下達的六年一次的遺產監測報告試點任務。同時,結合監測工作實際制定遺產監測規則。
經過5年的實踐和多次修訂之后,《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監測管理工作規則》于4月21日頒布。該《規則》明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的監測工作對象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九座蘇州古典園林,主要對建筑物、構筑物、陳設、植物、環境、控制地帶、客流量、安全管理和基礎設施9個類別進行監測。《規則》規定,遺產監測分為日常監測和反應性監測。前者是針對單個監測對象的周期性監測,后者則是對遺產保護管理中出現的異常情況或危險因素進行的專門監測。其中,建筑物、構筑物要求每2年1次實測,每6個月1次目測;植物每1個月要進行1次實測。環境監測更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即空氣質量、氣象情況每日1次實測,水體和土壤的監測頻率分別為每月1次和每年1次。對于每個世界遺產的周邊環境,即500米-2000米不等的控制保護地帶,要求每半年監測一次。
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遺產監管處處長周蘇寧說,按照該《規則》,世界遺產園林管理單位每年都要提交一份《監測報告》,為園林建立起完備的數據庫。這將有助于世界遺產監測工作有章可循,進一步加強預防性保護管理,促進世界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在全國遺產監測工作中將起到示范作用。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