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根水葫蘆凈化水體技術研究獲得突破
研究發現,利用普通水葫蘆改良培育的紫根水葫蘆的干根粉,能有效去除水體中的砷、鎘、鉛等有毒有害金屬,凈化受有毒有害金屬污染的水體。
砷、鎘、鉛等有毒有害金屬對水體形成污染,是造成大米、水產品等食物被有毒有害金屬污染的重要原因。如何快速對水體有毒有害重金屬進行削減,有效地提高這些重金屬的回收利用是一大難題。
在國家“863計劃”資助下,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學等單位聯合承擔的“紫根水葫蘆凈化水體綜合技術研究”獲得突破。200多組次試驗研究表明,每千克紫根水葫蘆干根粉最多可吸附水體中的鉛131克,吸附量約為紫花苜蓿的10.8倍,而凈化速率則可提高數千倍。紫花苜蓿在以往研究中,被認為是吸附鉛高污染土壤中鉛金屬效果最好的植物。
同時,每千克紫根水葫蘆干根粉分別可最多吸附水體中的鎘80克、三氧化二砷8.62克。試驗表明,對每公斤含三氧化二砷10毫克的受污染水,三小時內紫根水葫蘆干根粉對三氧化二砷的吸附量約是活性炭粉吸附量的7.1倍。
另外,紫根水葫蘆干根粉對混合污染水體的凈化效果顯著。如在每公斤含鉛27840毫克、含鎘32120毫克的100毫升混合污染水中,2克紫根水葫蘆干根粉2小時可使鉛含量削減到0.02毫克、鎘含量削減到17562毫克,鉛、鎘去除比例分別達99.9%和45.3%。
紫根水葫蘆由云南生態農業研究所利用普通水葫蘆培育而成,它的柄葉小巧但根系極壯碩,根系長度可達70厘米以上。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國家林業局華北鄉土樹種研究中心通過評審
專家組一致認為,申報單位已經具備了國家林業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條件,建議國家林業局批準在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建立“國家林業局華北鄉土樹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詳細】
武漢:利用水葫蘆將受污染的“肥胖”湖泊變為“草型清水湖”...
昨天,武漢水環境環保事業促進會正式成立,這是我市首個為湖泊治理無償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的民間組織。未來5年,該組織將參與中心城區5個以上湖泊治理,將受污染的“肥胖”湖泊變為“草型清水湖”。【詳細】
水葫蘆變廢為寶作肥料
水葫蘆又稱鳳眼蓮、鳳眼蘭、假水仙等,是雨久花科鳳眼蘭屬植物。其原產于南美洲,是世界上生長、繁殖最快的水草之一。我國在20世紀30年代糧食極度短缺時從南美引進,六七十年代曾作為畜禽飼料推廣。【詳細】
水葫蘆變廢為寶用途大
提起水葫蘆,大家首先會想到覆蓋在云南滇池水面上那些綠油油的生物,它的生命力極強,一潭水里只要有一株水葫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長滿整個水面,讓水里的其他生物缺氧而死。因此,人們往往把水葫蘆當做一種“毒草”來對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