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綠化其實不必反復推倒重來
短命原因不一而足
看得出,基本上,城市大規模綠化改造的目的,不是為了景觀效果,就是為了生態效益。
改造本身當然無可厚非,畢竟,以前綠化有不盡完善的地方。今年3月以來,廣東省中山市借首個植樹月掀起了新一輪植樹綠化高潮。“城區部分道路現在需要綠化升級,主要原因是一些路段綠化存在空白、部分路段需要更換樹種、一些路段行道樹生長態勢不好。”
不過,越來越多的城市將綠化改造作為工作中心或重點,常態化地一改再改,而且大面積、成規模的改造也成為普遍現象,就難脫重復建設、大拆大建之嫌。
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不少城市主政者往往感覺,城市綠化面貌總是跟不上時代要求。灌木多了,嫌喬木少;綠樹多了,嫌花草少;落葉樹多了,嫌常綠樹少;本地鄉土品種多了,嫌外來、洋氣的新異品種少……
城市綠化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于是只好趕潮流。
草坪風、幾何模紋風、疏林草坪風、灌木綠籬風、大樹進城風……一直以來,城市綠化建設刮“風”不斷。受“社會風氣”影響,一條街道、一塊綠地、一條綠化帶往往隔幾年就要變個模樣。無形之中,當初追求的所謂景觀效果或生態效益,也幾乎淪為空談。
繼北京舉辦奧運會之后,為了迎接亞運會,廣州市也對全市進行了一番“梳妝打扮”。其中,廣州大道是所有迎亞運道路中景觀改造力度最大的一條路,總綠化面積約23萬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70元改造成本計算,廣州大道綠化改造投資達到6000萬元以上。
當然,花如此巨大力量進行綠化改造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創森林城市、創園林城市、創衛生城市、創文明城市、變更市政規劃甚至相互攀比、創造政績等等。
由此不難看出,在當前的城鎮化進程中,一片花草樹木想要在城市完全扎根下來乃至長命百歲,太不容易了,甚至幾乎就不可能。需要花草樹木挪地兒的因素太多太多了。建地鐵,要挪;蓋大樓,要砍;拓寬馬路,要移;甚至換領導,也要換……
這些都會無一例外地造成綠化短命,就算那些長命的大樹、古樹也在一改再改中難逃厄運。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