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北京修編城市規劃應著眼可持續發展
近日,北京市規劃委在京悄然舉行了一場“北京市人口與產業發展規律及規劃對策問題研究”的專家研討會。在此次研討會上,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透露,北京將于2013年重新修編2004年版的城市總體規劃。
參加此次內部研討會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告訴筆者,此次研討會實際上是對2013年重新修訂規劃的預研,這項研究將與北京市的空間、資源、設施、產業等銜接起來,為規劃的修訂打好基礎、提供決策。不過,對于將修訂規劃的具體年限以及依據的人口規模,北京市規劃委還在進一步研討當中。
有關專家在接受本報筆者采訪時認為,北京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應統籌考慮和周邊區域的協調發展,著眼于首都經濟圈建設。
北京市規劃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北京市規劃委將主動對接環首都周邊地區的發展建設,進一步增強北京作為京津冀地區核心城市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
人口目標被突破緣于規劃不科學
引發北京提前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的直接原因是2004年版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人口指標已被突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961.2萬人,提前10年突破了2020年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1800萬人的目標。
趙弘認為,此次北京因人口指標提出要修編城市規劃,是因為以前的規劃不合理,引發了當前北京包括人口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問題。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接受筆者采訪時也表示,從北京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城市規劃滯后、城市規劃理念落后、城市規劃不科學是導致首都“大城市病”相對嚴重和集中爆發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在今年北京市“兩會”期間,連玉明就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的再修編工作的提案。他認為,修編工作已是刻不容緩,再修編就是進一步增強對首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規律的再認識。
連玉明介紹,4月份他收到的北京市規劃委提案答復介紹,今年北京市規劃委已經組織開展了對原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工作。評估分析認為,北京要實現更高水平的科學發展,還面臨著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六大問題。
該評估分析特別強調,目前北京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有待進一步推動。
跳出北京解決北京難題
要解決北京當前面臨的交通和人口等“大城市病”,有關專家都建議北京在未來規劃中要跳出北京的行政區域來統籌考慮。
連玉明認為,北京在修編規劃時要更加增強對首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規律的認識,把城市規劃放在首都發展更高層次、更大空間的戰略定位上考量。
“更加立足長遠,立足2050年,至少2030年,更加強化大首都圈理念,更加強化在京津冀一體化框架下的城市區域體系的功能。”連玉明表示。
趙弘也認為,首都經濟圈的發展,將為北京的發展帶來新的戰略機遇,即跳出行政區劃,在更大范圍內尋求突破城市發展中諸多約束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路徑,在資源配置、功能配套、產業發展、生態保護諸方面,與周邊區域形成新的戰略合作,以更好地實現首都功能,實現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設目標。
在趙弘看來,現在已經到了推進首都和周邊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天津“濱海新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與北京形成強有力的產業對接和功能銜接;河北提出建設“環首都綠色經濟圈”,通過對接融入首都,強化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這些都是“首都經濟圈”建設的良好基礎,也是“首都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力量。
為此,趙弘認為,北京要在新的戰略框架下,對首都和周邊區域發展進行整體規劃,發揮首都資源的輻射帶動效應,促進周邊區域發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北京市規劃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北京市規劃委會同河北省建設廳已經組織開展首都區域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推進首都經濟圈規劃。北京與河北將統籌區域功能、產業、生態、交通、基礎設施、人才和市場建設,實現區域功能互補、產業梯度合理、統籌協調發展。
此外,北京市規劃委有關負責人還透露,2011年,北京市政府將扎實做好新機場開工準備的要求。專家分析認為,新機場的建設也將大大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
探索利益共享機制
在我國現行行政管理和財稅體制下,北京若將產業轉移到周邊區域,會不會給其經濟發展帶來一定沖擊?業界普遍認為,這是阻礙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主要障礙之一。
趙弘認為,北京將產業轉移到周邊區域,短期內可能會給北京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沖擊。為此他建議,需要進一步探討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對接模式,建立起北京與周邊區域的利益共享機制,比如與其他城市“共建產業園”,“飛地經濟”發展模式等。
實際上,近年來,京津冀區域在一些重要領域建立起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但區域整體合作機制層級低、效能不高,尤其是缺乏具體的推進機制。趙弘對此建議,“首都經濟圈”的建設應從國家層面進行整體規劃,形成統領區域整體發展的行動綱領。要建立由國家牽頭、國家相關部委與三省市政府參加的高層協調機制。
專家意見:帶動周邊區域才有更大空間
資深專家談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方向
作為研究首都經濟的資深專家,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北京現在提出要修編其城市總體規劃恰逢其時,“北京需要在更大范圍、更大空間尺度上謀劃與周邊區域的整體式發展。”
實際上,北京市2004年版的城市規劃已提出了兩軸兩帶多中心的設想。
趙弘:此前的規劃確實提出過兩軸兩帶多中心的設想,但操作性較差。城市資源是有限的,現在規劃出11個新城,雖然劃分為優先建設的3個重點新城和8個一般新城,但它們在城市功能定位方面沒有實質性區別,沒有體現出在承擔城市功能方面的層級關系。東京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副中心建設,經過3個階段才逐步建立起7個副中心。同一階段建設的新城過多,政府資源分散,對社會資源的引導作用也會削弱,難以在短期內見到成效,新城也很難發揮疏解中心城區過于飽和的城市功能的作用。
當前北京市要啟動城市規劃的修編工作,具備了哪些有利條件?
趙弘:北京當前的發展面臨著很好的機遇。北京已經到了跳出北京行政區域謀求更大發展的時候。北京也已經認識到有些問題只有和周邊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才能解決。北京提出建設世界城市,和周邊區域統籌發展就是其中應有之義。
同時我認為北京現在提出要修編城市規劃有很好的基礎。北京在落實2004版城市總體規劃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4類功能區建設、6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建設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北京正在謀劃發展新的重點功能區,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就提出了“兩城兩帶四新”8個新的高端產業功能區。
這說明北京現在的骨架正在逐步擴大,往外延展,我們看到,四個新區中的三個分布在五環外。
你認為北京此次修編規劃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要向哪些方面努力?
趙弘:一要突出北京的可持續發展。要做好人口、資源、環境、生態諸方面的科學論證,確保首都地區的水源安全和生態屏障安全,避免人口、產業過度集聚而造成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全過程體現可持續發展。二是要站在首都經濟圈的區域層面上,對于要保留哪些功能,和周邊對接哪些功能,都要有明確的規劃。此外,要在規劃的全過程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當前北京交通擁堵等問題影響了城市的宜居程度。那么在規劃中,就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比如,我們可以把一些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向新的區域布局,主城區不再形成增量,適當地把這些資源遷出去一部分,使得周邊都能享受到。
實際上,北京有關方面也曾努力將主城區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轉移一部分到新城去,但面臨的阻力非常大。
趙弘:是的。在北京二環內集聚了非常多的行政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有西單、王府井(600859)、前門等多個商業中心,面臨不同利益主體的多種訴求。所以,要積極探討出一個不同主體在共同目標下的利益協調機制、對話機制,特別是新城的交通等基礎條件要隨之不斷完善。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