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道路綠化提升凸顯生態自然特色
近日,天津市民們漫步在河西區氣象臺路兩側,無論是建設銀行前的“盆景式栽植"景觀,還是氣象局門前的木質花架格柵,都讓人感覺如同身處花園之中。今年,河西區在奮戰300天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突出重點區域道路綠化提升,高標準、精細化地打造了氣象臺路、平山道、微山路等20余條道路的綠化精品工程,目前,這些道路綠化提升已進入收尾階段、初展英姿。
在今年的道路提升改造和綠化工程中,河西區突出“大氣、洋氣、生態、自然”的特點,實施一路一特色方案。作為今年全區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道路之一,氣象臺路的綠化提升工程以適合本地生長的植物為主,注重植物配置形式,采用彩葉植物、觀果植物、觀花植物、宿根花卉、地被植物、爬藤類植物等進行“盆景式栽植”。位于氣象臺路與平山道交口處的建設銀行門前,兩塊盆景花壇中的植物被進行重新配置,銀杏、絢麗海棠、造型榕樹、衛矛球、三角梅、毛地黃、八仙花、黃金雀等植物被依次栽入其中,突出了“盆景式栽植”的色彩感與層次感,在精細中達到“生態、野趣”的效果。為了體現美化環境與實用相結合的改造理念,氣象臺路某大型購物中心等場所的門前種植了絢麗海棠及女貞、黃楊。在氣象局一側,綠化提升工作采取大體量栽植,新建大型木制花架格柵,與爬蔓月季及地被植物配置,突出豎向變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景觀小品”,這種常見于公園的花架格柵長度達到60延米,在本市還是首次應用于道路綠化提升工程中,成為氣象臺路一道別致的風景線。
據了解,河西區在今年的綠化提升改造工程中注重提高新栽植物的成活率,以達到美化生態環境的效果,區市容和園林委按照園林技術規范,提前規劃、整體安排,用時半個月完成對全區重點道路和社區整體綠化工程方案的設計與修改,保證了在最優栽植時間段內完成植物栽植。截至目前,河西區今年的新栽植物成活率已到達95%以上。為了讓市民體會環境綠化中的野趣,河西區今年在部分道路兩旁栽種了大面積地被植物,所有苗木都采用組團式搭配,形成連片成氣勢的自然群落,達到“遠處見大綠,近處見精細”的效果。為了使每一條道路都成為精品并形成各自己的特色,河西區在多條重點綠化提升道路根據各自特點和景觀差異,采取不同植被進行搭配,如微山路道路兩側以碧桃樹為主,其它植物為輔,長泰河兩岸以紫薇和碧桃為主,平山道兩側則以海棠為主。綠化提升后,河西區道路兩側所有的花卉全部進入花池,將綠地與人行甬道分開,達到美觀的效果,還有利于提高土壤高度,防治雪水過多濺入,達到利于植物生長的效果。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華藝園林作品:無為城南公園景觀工程
綠意盎然鳥語花香,遙望亭、休閑綠道、親民廣場、燈光音樂噴泉、臨水平臺…【詳細】
天津啟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三年內打造成津郊支柱產業【詳細】
天津市農委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
日前,天津市農委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來自中國農科院、天津社科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農科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專家,圍繞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對三農工作的新部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