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杜克:世園理念更重要
世園會,理念更重要
——訪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杜克·法博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孫天仁 《 人民日報 》( 2011年06月21日 22 版)
荷蘭人杜克·法博擔任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已有8年時間,他對中國的昆明、沈陽、西安等城市舉辦世園會印象深刻。近日他在海牙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興致勃勃地談起世園會所承載的理念及其發展“綠色城市”的強烈愿望。
說起世園會的歷史,杜克·法博說,早在200年前就有園藝博覽會,當時的園藝博覽會規模小、展期短,只有十幾天的時間,園藝產業主要包括蔬果和花卉,因此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商品交易市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園藝博覽會逐漸從單一的商品買賣功能逐步演變為對科學技術和文明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1960年荷蘭鹿特丹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園藝博覽會,而現在的世園會展期長達6個月,成為廣受歡迎、爭相舉辦的國際園藝盛會,內容十分豐富。人們參觀世園會,還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食品、健康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理念也都有所體現,因此參觀世園會是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
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對申辦展會有著較為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在杜克·法博看來,園藝博覽會不僅僅是欣賞花草和風景,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在認可某個主辦國或地區時,最看重的是理念。此次西安世園會主題為“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受到評審委員會的廣泛認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十分迅速,同時建設宜居型“綠色”城市成為一種必須。當城市居民走出樓房時,需要有寬闊的馬路、清新的空氣和足夠的綠地等等。國際社會從西安世園會看到了中國人對環保、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政府的積極推動作用。
杜克·法博說,幾年前,他第一次參觀位于西安城市邊緣的浐河和灞河地區,那是一片垃圾場(曾承擔著城市泄洪和排污功能);如今,這里經過地方政府的投資改造成為西安最美的一角——浐灞生態區。他從當地政府得知,展會結束后這個綠地公園將得以保留,并充分加以開發和利用,一方面吸引游人繼續參觀游覽,另一方面將吸引成千上萬居民來此居住。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了平衡。
杜克·法博認為,雖然從規模上看世園會與世博會還不可同日而語,世園會由地方政府主辦,而世博會則由中央政府主辦,但是西安世園會仍吸引了來自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地區的40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通過舉辦各類文化表演、食品推介活動等來展示和推廣各國文化傳統。西安向世界展示“兵馬俑”,同樣也讓中國人更加了解世界。
回歸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需要與大自然有交流,園藝博覽會就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杜克·法博說:“待展會結束后,人們不僅僅會記住主辦城市的美麗,更重要的是讓公眾相信世園會上有的我們身邊就會有,因此為建設這樣一個理想家園而努力,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
編輯:e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