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上海院廖嶸:開發商與設計師是互補關系
6月23日,2011上海(國際)城市園林景觀綠化設計及設施展覽會暨2011上海(國際)建筑及規劃設計展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在此次展會上,新浪地產網對中國建筑上海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廖嶸進行了專訪。
中國建筑上海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廖嶸
新浪地產網:公司此次參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廖嶸:是這樣的,我們中建集團以建筑施工為主,下面有一個設計板塊,有全國幾大片區的幾大分院,主要有7個。中建集團去年產值是2700多億,在中國500強企業當中排第13位,但中建集團2700多億主要來自建筑施工,設計產值是40多億。
設計板塊在中建集團里偏技術研究,產值不多,但很重要。而且中建幾大院是計劃經濟留下的,國有企業。但中建不管哪個院都以建筑為主,我們現在是想往整個產業鏈延伸。園林方向的拓展是中建上海院近年發展的一個頭號目標。目前中建上海院的建筑設計是甲級,園林是乙級,上海的園林甲級的不很多,進入園林的甲級俱樂部是我們的目標。
這次展會是我們中建園林第一次在行業內登臺亮相。以前我們只是中建設計,這次是想在中建下面把園林板塊整體推出來。主要是推出我們前一段時間準備的這一兩年的設計、施工作品。我們想依托中國建筑這個大平臺,相信中建園林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然后再做一些延伸。所以我們來參加這次展覽。
新浪地產網:從建筑拓展到之前沒太多涉及的景觀,中建能做好景觀的優勢在哪里?挑戰在哪?
廖嶸:經過這一二十年的飛速發展,中建在鍛煉設計隊伍方面有一些很成熟的東西。雖然我們初步涉及這個行業,但一是人員優勢,一般園林景觀公司有這樣的毛病,就是建筑結構不容易配齊,而中建建筑和技術上,人才的力量很強。
市場方面應該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因為中建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延伸出來的景觀業務很多。
我們就想在景觀專業這一塊大力加強,吸引更高級的人才加入我們團隊。在華東做大做強,我們在朝這個目標發展。
新浪地產網:您覺得景觀設計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是什么樣的?
廖嶸:這些年中國的地產市場、城市化過程給予了很多很多機會,國內市場很大,這從中建就可看出來:中建每年的產值增長很快。還有海外市場。我們這個行業在這一二十年內會是一個穩步增長的時期,
我89年開始讀本科的時候,全國的園林學校只有幾個,現在全國100多個,參差不齊,從業人員也在快速成長,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說明了園林的發展非常快。以前說是朝陽產業,我覺得還是生命力很強的一個點,它會繼續膨脹,預計未來一二十年會有一個很強的成長。
新浪地產網:這次展會的主題是生態,您能不能講一下景觀的生態性?
廖嶸:建筑是死的,景觀是活的。今年3月18號,海南的一次屋頂綠化會,我會后寫了一首詩送人,“從來植樹籠疇巒,綠色人居宏旨遠,且看屋頂藝園繁”,就是說我們以前是在平地上種樹,現在在謀劃空中造園,比如做屋頂綠化,做生態就是為了創造綠色的人居,這是一種生態的東西,這是一個遠大的理想。我覺得我很有幸從事這個行業,對人的修身養性,身體健康都非常有好處,它是從生態角度來做。
新浪地產網:您在做項目,接觸開發商的過程中,因為身份的不同,有沒遇到過哪些問題?
廖嶸:地產開發商我們經常接觸。我覺得就同一個項目來說,地產商的思考角度跟我們設計師的思考角度不一樣,但這個不一樣應該是互補,比如開發商更關注工程、造價、經濟性和可操作性;設計師喜歡講個性、藝術性,覺得只要把技術和工程問題搞清楚就可以了。我覺得不應該僅是這樣,作為一個設計院,在技術和藝術的基礎上,應該跟施工監理和開發商有更多交流,把經濟性和科技性結合在一起。
本來設計方就是為甲方服務,開發項目之前肯定是有策劃,有一個方向性,比如樓盤針對什么樣的群體、為哪些人服務,設計就是在這個方向上,具體地實現它,從建筑到室外景觀。
這些東西我覺得應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我覺得設計師跟開發商是互補的。也有一些開發商不知道要做什么,這時候我們要跟他們細化。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