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需要蕭規曹隨
有媒體近日報道,自1989年至今,山東省日照市先后有11任市長,除2006年對規劃做過局部小修編外,始終遵循規劃建設城市。“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日照在城市發展規劃上的立場始終如一,不斷優化“東港、西新、南工、北游、中城”的空間布局,堅持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首選目標。
對此,筆者不禁想起了“蕭規曹隨”的典故。西漢王朝建立后,蕭何任丞相,他以休養生息、重農輕刑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國家之道。蕭何死后,曹參繼任,堅持實施蕭何的治國方略,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知道,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藍圖,一個城市的規劃做得如何、能否得到有效執行直接反映了這個城市的管理水平。“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在有些人眼中或許認為后任的這些市長少了些創意和大手筆,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事實勝于雄辯,“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好不好,關鍵看效果。山東省近日發布的“2010年全省污染物減排和環境改善考核表彰”通報中,日照市獲“重點河流(河段)水質明顯改善一等獎”等3個獎項,共獲獎勵資金1800萬元。而在不久前的“中國最美十大海濱城市”主題評選和“2011中國最佳生態發展城市”十強評選中,日照均列第五。這正是日照市先后11任市長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卓有成效的明證,生動地體現了權力的可貴理性和為民負責的精神,說明日照市先后11任市長對科學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
日照市11任市長都能堅持一張圖,嚴格按規劃建設開發,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對于相同的一張圖,認識角度不同,結果有差異并不令人意外。有時候,前任留下的一張圖分明是給后任出難題。比如,投資商看中的地方與一張圖相沖突,只能忍痛割愛,導致項目因此旁落他鄉。難能可貴的是,日照市的11任市長始終不渝地堅持一張圖,將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首選目標,嚴格按規劃建設開發,并取得了喜人的綠色佳績。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日照市“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恰似新版“蕭規曹隨”,值得我們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
如何對待前任工作?怎樣認識城市規劃?要眼前的發展速度,還是要質量、速度并重的長期發展?這些問題考驗著每一位領導干部的大局觀、政績觀、權力觀和作風觀。顯然,日照市的11任市長共同完成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然而,現實中,有些領導干部總是以為自己比他人、比前任高明,上任后便忙著改弦易轍,另起爐灶。有的發展心切,把瞎折騰當創新,缺少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的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等。城建規劃似乎成了橡皮筋,說變就變,甚至“一任市長一個規劃”。相應地,城市建設成了“狗熊掰棒子”——項目掰一個扔一個,帶來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浪費。這些做法與“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相比,差距涇渭分明。利鈍得失,不言自明。
城市規劃是推進城市建設的龍頭和牛鼻子。日照市的佳話啟示我們:城市發展需要開拓創新,也需要蕭規曹隨。很多時候,城市發展就像一場接力賽,一任接著一任,堅持挖深井,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在這里,我們為日照市“十一任市長一個規劃”叫好,不是說后任市長只能因循守舊,踏著前任的腳印亦步亦趨;更不表示蕭規有錯也只能咬定青山不放松。而是希望我們的領導干部正確認識城市發展規劃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辯證分析、正確對待前任的思路和做法,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廣泛集中民智,在繼承中發展,在揚棄中創新。
編輯:joe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