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風景園林教育家孟兆禎院士
孟兆禎
林箐:孟先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在今年3月8日印發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文件中將風景園林學、建筑學以及城鄉規劃學并列為一級學科,這是風景園林學科建設的重大進步。您長期從事風景園林教育和實踐工作,您認為這一事件對于風景園林學科有哪些意義?
孟兆禎:確切地說,今年2月15日風景園林升為一級學科的報告已經被批準了。我覺得這是我們學科的大事、喜事、里程碑。我國風景園林學科是在1951年才成立的,成立雖晚,但發展很快。一個學科上升為一級學科,它各方面的教育與活動怎樣做到名副其實很重要。將其定位一級學科的意義在于能夠發揚中國的文化傳統,同時對學科的國際地位和職責也都有著重要意義。
林箐:以前學科分類中有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這個名目,后又放在城市規劃與設計中打小括號,現在和城鄉規劃并列了,好像有種終于揚眉吐氣的感覺,您是否也覺得學科的腰桿更挺了?
孟兆禎:這門大學科,古代叫做興造學。興造學按照時間早晚分三類:建筑、城規和園林。城規和園林都在美國近代提出,園林是從城市規劃角度得出的。現在三類并列后,我們就和國際接軌了。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園林史,但1951年才成立造園專業。
就學科名稱而言,我同意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為風景園林學科在國際上的學科名稱。Landscape是自然屬性,可以翻譯成地球表面、山水,但不管怎么翻譯都是自然屬性。Architecture是人的屬性。Landscape Architecture正好是人與自然的結合,按照中國的宇宙觀來講就是“天人合一”。這與我們本國的哲理相通,實際上就是人造自然,恩格斯講的第二自然,我們講的“由真為假,做假成真”。若翻譯成景觀的話,問題是該詞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觀,就不如Landscape Architecture 體現得好,即前面是自然、后面是人造,人造自然體現二者關系。
應該說,城鄉建設是很綜合的工作,單一學科很難獨立完成。城規最根本的是依托環境,山水城市是“知山知水”。如汶川的城規必須做到知山知水,首先要了解自然。由于震后最大的次生災害是泥石流,因此位于泥石流沖刷帶的居民區應該往山上挪,把溢洪道讓出來。而園林綠化重要的一點,就是協助水的自然循環。水在生態因素中很重要,而綠化的蒸騰作用能增加空氣中的水分子。雖然現在綠化覆蓋率有所提高,但還是不夠的,目前林業建設成績很大,但森林覆蓋率尚低,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林業和園林事業,將祖國土地真正綠化起來,起到調節小氣候和大氣候的作用。樹木的枝葉、腐質層大量吸收降水,這些都是在物質方面的作用。在精神文化方面,風景園林有其祖傳的文化,即人有自然性和社會性,將這兩個性結合起來,演繹出它的宇宙觀,即“天人合一”。社會觀是“以人為本”。不能將社會觀和宇宙觀混淆,對自然不能說“以人為本”。我們要做到充分尊重自然,但是在尊重的基礎上又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認為,作為一級學科,首先的問題就是承前啟后,與時俱進,將老祖宗的傳統繼承下來與現今結合。同時我們要吸收世界的先進經驗,雖然從文化上講我們是“第一世界”,但從經濟上講我們是“第三世界”。所以在現代化方面要學習西方,著重科學分析和研究。吸取經驗的目的是為了建設我們自己的國家,而不是照搬,即“以中為體,以外為用”。國際上的新內容我們都要學習,來補充我們。作為一級學科必須博采眾長,從博求精。
風景園林的新時代
祝賀“風景園林學”被批準為國家一級學科
陳俊愉
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兼名花研究室主任
佇盼已久的“風景園林學”為國家一級學科的愿望,終于在今年3月8日,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教育部聯合頒發“學位[2011]11號”通知而實現。這是中國風景園林界的一樁大事,更是劃時代的創舉。本人作為風景園林學界的一名老兵,既衷心祝賀此一盛舉,又懷有深切的感受與遐思。現擬借此機緣,說幾句心里話,愿全國同行業與業余愛好者教正之。
首先,“園林”是我國的傳統用詞,“風景”則有與國際接軌的涵義,比“景觀”具體得多。這樣就統一了這一學科的名稱,既讓不同的稱謂趨于一致,又發揚了繼承革新精神;既可逐步克服當前學科名稱混亂的局面,又可指導學科大踏步邁進。至于其他名稱,就將一律以異名對待之。
編輯: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