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為畢業學子上“最后一課”
“在我的眼中,你們愛真理,也愛生活;愛自己,也愛公益……沒有什么畏懼與不可能,你們是陽光的‘7字班’。”
在日前舉行的清華大學2011年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為這批畢業的“7字班”(2007級)學生上了生動的“最后一課”。作為在清華學習工作了46年的一個“老清華人”,顧秉林勉勵各位同學,獨立思考、善于作為,事業成功、志趣高尚,身心活潑、家庭幸福,擁有更加充實豐盈的人生。
顧秉林在與同學們共同回憶四年大學時光時,用了網絡走紅的“凡客體”,并提到了在“人人網”上被人“冒牌”的往事。“我記得你們在汶川地震后的獻血長龍,記得你們在奧運志愿服務中的忙碌身影,記得你們在國慶游行時喊出‘祖國萬歲,清華加油’,也記得百年校慶時用我的名字在‘人人網’上寫下‘清華,生日快樂’,引來無數的轉載和回復……”
有的同學說,“7字班”是最幸福的一屆,因為經歷了這么多的國家大事和學校大事。而顧秉林則表示:“你們不僅經歷了這些大事,更在這些大事中奉獻了智慧、付出了辛勞、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我更為你們感到驕傲!”
作為“老清華人”,顧秉林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人生體會:獨立思考、善于作為。
一方面,從陳寅恪先生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到蔣南翔校長堅持“不惟書,不惟上,不惟他,不惟洋,只惟實”,清華傳統的深處,始終蘊涵著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精神。
“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我們去分析、去判斷、去決定。比如畢業時面臨的選擇,是讀研,還是工作?是出國,還是留下?是到企業,還是去政府?是選擇這個行業,還是那個行業?”顧秉林說,“實際上,如果沒有真正獨立深刻的思考,就難以作出正確的決斷,將來在研究和工作中也難以有真正的創見,更難以形成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認識。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見異思遷,只會失去自己前進的方向。”
另一方面,中國社會正處在快速發展和變革當中,方方面面的不完善、不合理乃至不公平會有很多。顧秉林提醒大家,僅僅有抱怨和批評還遠遠不夠,更不能因此嘲笑和懷疑一切,而要善于從復雜的局面中找到解決問題、改變現實的道路。
“要有批判,更要有建設;要有質疑,更要有行動;要有想法,更要有辦法。”顧秉林提出,很多時候,真正去做成一件事情,比僅僅去批評它要困難得多。因此需要有堅韌與智慧,付出辛勤和汗水。而這才是清華人的底色。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不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梁之材”。
顧秉林短短十幾分鐘的講話,數次被掌聲打斷。一名即將飛赴大洋彼岸繼續深造的電子系畢業生表示,他將把校長講的“獨立思考、善于作為”這八個字銘記在心,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會受用無窮。
據了解,今年清華共有畢業生3312名,授予畢業班先進集體6個,優秀畢業生67名,優良畢業生328名。(陸琦)
編輯:vivian
相關閱讀
清華大學風景園林學科學位授權點通過評估
日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學工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順利通過專家現場評估。 【詳細】
2017清華大學新增風景園林本科專業
今年,清華大學招生打破院系壁壘,全面推行16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新增兩個本科專業:土木類的交通工程專業和建筑類的風景園林專業【詳細】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牛莊窯洞工作營地啟動
我們將在中國山西省運城市牛莊老村學習運用傳統工法挖窯洞,在此基礎上設計新式窯洞,并將其最后建成。期待你的加入,和我們一起探索思考,并找到自己的答案。【詳細】
清華大學用大數據 做定量城市研究
“我們用大數據和開放數據來做定量城市研究,是希望用新數據來回答老問題,從而認識、管理和改造我們的城市,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研究員龍灜在第三屆北京城市實驗室年會上這樣表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