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高標準規劃給未來發展埋下伏筆
北宋規劃的福壽溝讓贛州受益了千年
高標準規劃給贛州未來發展埋下伏筆
規劃之中乾坤大,規劃之中甜頭多
注重規劃,是千年贛州的文化傳承。1000多年前,知軍劉彝規劃了福壽溝,今天依然護佑著老城區10萬百姓的安康,讓飽受水患之苦的許多城市驚艷;50多年前,剛成立不久的人民政府規劃了紅旗大道,今天依然傲視許多城區的主干道,讓飽受擁堵困擾的人們羨慕……
7月19日,“2011大城崛起”大型新聞考察活動的首日,贛州的這一千年文化傳承震撼了考察組專家,也啟迪了考察組專家。
優秀規劃讓贛州受益百年甚至千年
當天上午,專家考察組走馬贛州的第一站是贛州市城市規劃展示館。透過這個6500多平方米的“窗口”,考察組看到的不僅僅是贛州的歷史和未來,更是看到了贛州打造特大城市的大氣魄和遠見。
在城展館的城市發展史展廳,專家們被福壽溝的模型與介紹深深吸引。這條建于北宋年間的下水道是古代規劃設計的經典之作,師法自然,結構精當,使用千年,不要說廢棄,就是修補都只是做些“小手術”。
在總體規劃模型展廳,通過3D弧幕影院、光電沙盤等現代技術,現代贛州撲面而來。專家們在這里感受到了注重規劃這一贛州人文傳統在現代的發揚光大。贛州市結合三江環繞特點,實施了“組團發展、軸向推進、網絡聯結”的規劃思路,打破了傳統城市由單中心向外層拓展“攤大餅”的模式。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贛州市規劃局總工程師廖光斌的介紹加強了專家們的這一印象:近年來,贛州市委、市政府投入上億元資金,以世界眼光,通過國際招標編制出城市總體發展概念規劃、三江六岸城市設計等一系列規劃、設計。
“歷史上,贛州嘗到了規劃重要性的甜頭,像福壽溝,由于規劃合理,用了千年,不算其間接產生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單算其省下的工程建設及維修費,就是個天價。”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首席教授胡援成說,“而現代贛州在大城崛起之初,就以高標準、高起點、國際化、前瞻性的城市規劃,為今后的發展開路、護航,這是文化的傳承,也是發展的開拓,將使贛州受益百年甚至千年。”
前瞻性規劃是給未來的一筆重要財富
汽車行駛在70米寬的紅旗大道上,當聽說這是上世紀50年代規劃設計的,專家們都對贛州人規劃的前瞻性感到驚嘆。
與此一脈相承,在考察中,專家們不時地能看到城市的黃金寶地之中,一處處預留的地與空間,這是給未來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留下的。贛州人展現了面向未來的眼光與決心:“雖然現在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條件不具備,但隨著城市的發展,終有一天是要上馬的,在現在規劃好未來,我們留下的是建設的空間,更是發展的空間。”
“規劃的核心價值就體現在前瞻性上,像紅旗大道修建之初,路上肯定沒幾輛車,但前瞻性設計讓后來者省了多少擁堵、拓寬之苦,省了多少人力、物力?,F在許多城市修建城市軌道交通,都是在建成區內大興土木,拆遷代價大,工程擾民,民生代價大。而贛州市在城市開始向大城市崛起之初,就預見性地給城市軌道交通埋下了伏筆,這是留給未來的一大筆財富。”江西財大科研處處長嚴武說。
規劃之中盡顯溫暖的民生情懷
章江南岸濱江公園位于章江新區章江左岸,木棧橋、古樹、花草……宛如一幅江南水鄉的美景圖。這個總投資3.5億元、沿江18公里長的帶狀公園,去年竣工開放以來,已經成了贛州市民休閑的好去處,考察專家組來到這里時,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在這里流連忘返。
章江新區是贛州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區域,如今已經是寸土寸金,沿江地段更是被稱為中心城區的“黃金外灘”。專家組在這里考察時,在高樓林立中,也看到了一幅動人的民生風景:正在興建的贛州市人民醫院依江而建,美麗的章江南岸濱江公園是醫院的“休閑中心”;贛州中學依偎著市民公園,蕩漾的湖水、搖曳的綠樹是學子們的“后花園”;幾個安置小區點綴在高檔住宅之間,它們同樣擁有一線江景房,擁有城市中央生態公園。
“這種民生關注讓人感動。”江西財大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溫銳說,“隨著近些年房地產的發展,以房價為區分,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不同收入人群居住的割裂,一些低收入人群,一些拆遷房、安置房被擠到城市的邊緣,物理的割裂容易造成心理的隔閡,甚至引發社會問題。而贛州在規劃時,注重民生,在最好的地段給低收入人群留出空間,這空間,是發展的空間,使低收入人群容易就業,容易發展,更是和諧的空間,有利于社會的融合、發展”。
江西財大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孔凡斌:特大城市要有地理、經濟內涵
現在國內判定城市大小的標準,以人口為主,像特大型城市,定位在城市人口達100萬以上。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的一切經濟社會活動都是圍繞人開展的,這樣的標準準確可行。但我們在強調它的同時,也要更加強調城市的地理、經濟內涵。
就地理內涵而言,城市空間的承載能力有限,眾多人口向城市聚集,必須有相應的空間去承載。拉大城市框架、降低人口密度是必然選擇,我們打造特大城市,大都起步于大城市甚至是中型城市,上百萬人口的聚集需要有空間去消化。
地理內涵的另一層含義是空間的合理布局,在集約化用地、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合理布局比城市擴展更富建設意義。這就需要城市在規劃建設中功能區的規劃要合理。像現在許多地方,一味強調面積擴張,大造新區,結果功能定位不準,無法分流老城區的人口密度,使老城出現人口密度過高,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而新城則出現“白天是人城、晚上是死城”的尷尬。
就經濟內涵而言,城市有兩大基本功能,一是經濟功能,二是消費功能。在當前國情下,特別是在像我們這樣欠發達地區,我們的城市崛起要更加強調其經濟功能,強調區域經濟的產業支撐,以房地產等為主的消費型發展當下再美,也無法成為城市崛起,特別是特大型城市崛起的根本動力。
在贛州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對地理經濟內涵的重視。在地理上,贛州市在拓展空間的同時,更加強調城市功能區的定位,“組團發展,軸向推進,網絡發展”的思路讓各片區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理地引導了人、物的分流。在經濟上,贛州市既將工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區來打造,又把園區作為城市新區來建設,使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協調推進,共同繁榮。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南北“4+8”地區 綠色發展座談會在贛州召開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生態價值凸顯,我國生態資源優越的地區要轉變傳統發展思路和模式,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以永續生態換資本,發展生態財政和綠色金融,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競爭力。【詳細】
贛州籌建時光系列旅游小鎮
8月15日,贛州市住建局宣布,該市章貢區七里鎮將建“時光系列”旅游小鎮,初步估算投資38.5億元。章貢區人民政府、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仟坤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已于日前簽訂了該項目的合作協議書。【詳細】
江西贛州贛縣城北濕地公園設計方案通過縣級初審
近日,江西省贛州市贛縣規劃委對該縣城北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評審,并已通過縣級初審。該公園由浙江城邦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以生態環保為設計理念、江南水鄉園林為設計風格,將充分依托現有地形地貌及原生植被,新增綠化面積60畝。 【詳細】
江西贛州4.5億鐘塔主題公園停建事件追蹤
江西贛州市的和諧鐘塔主題公園,從2009年立項、建設至今,就引來眾多質疑。日前,當地決定停建項目規劃中的辦公樓和接待中心的消息發布以后,更是引發了網民又一波強烈關注。耗資巨大的政府工程緣何叫停?是否如網友所說“因換屆而停建”?已建項目何去何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