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30城市爭建金融中心有害無利
縱觀世界上的國際金融中心,不是起初依靠“規劃”和“建設”而起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我國內地至少有30多個城市提出規劃建設金融中心。其中,上海、北京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昆明、南寧和烏魯木齊分別要建“泛亞金融中心”、“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中亞區域金融中心”,其余20多個城市,也雄心勃勃提出所在區域的“金融中心”。
什么是金融中心?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機構和相關服務產業,全面集中地開展資本借貸、債券發行、外匯交易、保險等金融服務業的城市或地區。可見金融中心并不是簡單利用行政手段以及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把金融機構“拉郎配”一般集聚在一起而已。
世界上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一般l0%以上的人口從事金融服務業,而這個比例在上海也只有1%。可見,一些城市規劃建設金融中心時,根本就沒有弄清楚金融中心的概念。
從根本上來說,建設金融中心的提法就很值得商榷。縱觀世界上的國際金融中心,不是起初依靠“規劃”和“建設”而起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金融中心的根本在于雄厚的經濟基礎和發達開放的對外貿易。金融是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經濟決定金融,有什么樣的經濟就決定有什么樣的金融。當一個城市和地區經濟發達到相當程度、開放到相當地步時,對金融服務必然提出內生要求。各類金融機構、金融交易、金融貿易自然而然地就接踵而至,金融中心地位也就慢慢形成了。這時不想成為金融中心都不行。倫敦、紐約就不用說了,新加坡、中國香港完全是依賴于發達、開放的貿易自由港為基礎而長期逐漸形成了國際金融中心的。
30多個城市拔苗助長式爭先恐后規劃建設金融中心,有百害而無一利。首先,容易把經濟過度引導到金融虛擬產業、投機炒作上,容易弱化一地實體實業經濟的發展。其次,就像前幾年中國180多個城市爭先建設“國際大都市”的笑話一樣,最終造成地價、房價、各種商務成本上升,乃至生活成本上漲,反而不利于當地經濟發展。此外,一些城市為了建設金融中心已經開始大量違規建設金融機構,正在釀造新的金融風險。比如:各地風起云涌的各種山寨版證券期貨交易所等,正在擾亂金融秩序,正在釀成新的風險點。
金融中心建設熱,說到底是一種浮躁心理,是一種面子工程。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