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審議新綠化條例(草案) 住區綠地率至少30%
廣州一處公共綠化帶。合理的綠化對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意義重大。(資料圖片)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朱小勇) 廣州古樹名木九成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應避讓古樹名木。昨日,《廣州市綠化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交常委會會議一審。《草案》對居住區等建筑工程項目的綠地率進行了規定,要求居住區、居住小區和住宅組團等的綠地率不低于30%。
《草案》規定,建設工程項目應當按規劃安排配套綠化用地,綠地率應當符合下列規定:高等院校不低于40%;居住區、居住小區和住宅組團,不低于30%;在舊城改造區及城中村的不低于 25%。其中公共綠地人均面積,居住區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區不低于1平方米,住宅組團不低于0.5平方米;辦公樓、居民住宅樓、高架橋等建筑適宜立體綠化的,鼓勵進行立體綠化。此外,居住區、居住小區的綠化用地面積、位置應在規劃圖中明示。
此外,廣州市現存古樹木約1萬多株,但九成處于無人管的狀態。《草案》規定,禁止砍伐古樹名木、古樹后續資源,禁止遷移一級保護和二級保護的古樹名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應當采取措施避讓古樹名木。如違反規定造成古樹名木、古樹后續資源損害或者死亡的,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編輯:ellen
相關閱讀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
第二屆“設計城市”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11月24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