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間:城市盲腸總能變“緞帶”
舊建筑、舊城區的“活化”,總是讓市政當局頭疼、讓設計師著迷。
在紐約,有一條七十多年歷史、連接肉類加工區和哈德遜港口的高架鐵路“高線”。自1980年停運后,廢棄了快三十年。沿線野草叢生、鐵軌銹跡斑斑、涂鴉隨處可見,成了紐約的“空中牛皮癬”。前市長朱利亞尼主政時曾通過議案,要將其拆除,不料卻遭到市民反對。2009年,高線的一部分被改造成公園免費開放。原來支撐路軌的鋼架上,現在鋪陳著漫步小徑、城市廣場和植物園。整個公園帶狀延伸于城區新舊建筑與景觀之間,離地7.5米高,只允許行人進入。一段無用的城市盲腸,就此成為紐約最具親和力的街心緞帶。2010年,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授予該項目“設計榮譽獎”。今年夏天,公園二期也投入使用,整個1600米長的“高線”變成感受紐約的“魔帶”,還激活了沿線的房地產開發。
大西洋彼岸八百多年歷史的利物浦城也有舉世聞名的海港和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老建筑。2002年,利物浦人為了申報“歐洲文化之都”,打算在默西河邊起一座博物館做城市新地標,矗立在三座大樓側畔。當時入圍的設計方有四家,包括給香港西九文化區設計“天幕”的諾曼·福斯特。最終中標的是英國當紅建筑師威爾·奧斯普,他的“云”方案主體建筑猶如一朵升騰的云團,與周圍的古老建筑形成鮮明對比。該設計被人詬病是四個提案中最丑的,且預算遠超計劃達3.24億英鎊。
由于“云”的建筑成本過高,開發商考慮修改設計、加建住宅營利以補貼成本,結果遭致利物浦市民反對,“云計劃”宣告失敗、甚至淪為笑柄。2007年利物浦博物館重新招標,這回威爾·奧斯普拒絕了邀請,勝出的丹麥3xnielsen事務所充滿未來主義風格的設計,其7200萬英鎊的造價只有之前“云”的不到四分之一。本月,這座被譽為“英國百年來落成的最重要博物館”終于開館,而此時距利物浦成為“歐洲文化之都”已過去了三年。
同樣命運多舛的香港西九文化區項目,1998年由政府提出。十多年過去,規劃經過推倒重來,在付出1.5億港元顧問費用后,至今尚未完成發展大綱。這片預計投入資金將超過1000億港元的40萬平米填海區域,十三年后還是一片空地。
普通民眾到底能為城市公共空間做些什么?紐約“高線”的重生,1999年成立的民間組織“高線之友”出力甚多,對這段鐵路最終保留并改造成公共空間、還“線”于民居功至偉;利物浦人的反對聲音,也讓煙消“云”散、博物館瘦身重建。但聲勢浩大甚至不無激烈的“保留中環天星碼頭事件”、“保留皇后碼頭事件”,卻未能挽救承載著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兩座地標建筑免于被清拆的命運。兩座被拆的碼頭,與遲遲未能開工建設的西九空地隔海無言相望。
東與西的差距,并沒有因經濟拉近而縮短。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
所謂公共空間,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包括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共綠地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共空間意識則是指人們對于公共【詳細】
公共空間,觸手可及的生活之美
喜歡一個城市,是需要有理由的。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詩意,從望江樓到浣花溪,從萬里橋到武侯祠,腳下每走一步,都有詩人吟誦的回響。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美食,從春熙路到寬窄巷,從玉林小區到撫琴小區,有格調非凡的精致筵【詳細】
北京地下群租房的華變增加公共空間有效供給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啟動了城市環境與安全的專項治理工作,為了減少火宅、減少公共安全隱患,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城市地下室、群租房、違規公寓等進行了認真清理。使得社會城市面貌和城市安全得到了極大提高。然而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