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橋學院綠化景觀設計探討
1.學院概況
上海建橋學院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教育部備案的以本科教育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創辦于2000年4月,原名為上海建橋職業技術學院,由周星增等浙江溫州企業家共同出資舉辦。2001年4月列入國家招生計劃,2005年9月獲準舉辦本科教育。學校以辦人民滿意、政府放心的教育為己任,其辦學宗旨是:為學生建成才之橋,為教師建立業之橋,為社會建育人之橋,校訓是“感恩、回報、愛心、責任”。學校堅持貫徹“定好位、入主流、重質量、創特色”的工作方針,以應用型本科教育為主體,以專科教育和繼續教育為兩翼,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理論素養、實踐素養、創新素養和國際素養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2.綠化基本情況
學校總投資已愈6億元人民幣,校園占地面積487畝,已建及在建校舍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先后投入綠化費用近千萬元,現綠地面積達到120170平方米,綠化率達36%,綠化覆蓋率達49%,草花面積占綠地面積1.5%,落葉喬木占喬木總量的45%,觀花觀葉植物占總植物品種50%以上,草坪面積占綠地面積38%,整形灌木占綠地面積的4%,校園內現有植物品種達150種,其中喬木51種,灌木56種,竹類8種,球類植物12種,地被植物18種,水生植物3種,草坪6種,室內擺綠植物83種、一年中室內擺設的時令花卉有30種以上。2005年學校被評為“上海市花園單位”。
3.綠化思路
上海建橋學院綠化思路是科學設計,精心布局,美化校園環境,按照自然環境、學校性質、師生心理特點、功能要求和經濟狀況等因素,營造了一個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多層次綠化空間的大學。
在綠化建設期間提倡公眾參與,在創建之始,以院長為組長、組建的校園綠化領導小組,策劃和領導學院的綠化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設計,根據人的行為規律,從人的心理和審美要求出發營造園林空間的環境。
4.綠化規劃
校園是以環、廊、鍥為框架的綠化系統。校園外圍的綠化帶形成了一道綠色屏障,把學院與外界相對隔離,造就了純潔幽靜的校園氛圍;香樟是校園道路景觀中常用的樹種,校園道路兩邊和中心河兩岸的綠化像一道道走廊,構成了校園的骨架和血脈網絡,它不僅使校園的綠色空間延續不斷,形成豐富的景觀,注入生氣和活力,而且還有效改善和保護校園里的小生態。一塊塊綠地又是一個個鍥,構成了校園一個個清新幽靜的教學和生活空間。現學院已建成行政區景觀綠地一個、教學區景觀綠地十個,生活區綠地四個,服務區綠地三個,運動區綠地四個。
4.1把握地域特征,體現園林地方特色。
教學樓中心景觀廣場的設計采納八套方案的精華進行整合,不但古典、洋氣,而且保障公共行為和私密行為的實現,從人的角度出發,掌握行為的普遍規律,認真考慮人的尺度和需求,就能將單調生硬而乏味的設計變得生動而豐富。
4.2在綠化效果上,力求美化
在學院領導小組廣泛調研,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學院先后投入近百萬元,對校園主要道路旁的行道樹進行統一移栽、補栽,改變原來大小不一,混種一起,既無序又不美觀狀況。
在綠化布局、植物種類的引進和種植進行了科學的設計和論證,使園林布局更加符合學校的特點;植物種類的引進考慮因地適宜、植物特性和植物之間的生態特性,既能使不同植物相容和優化,又能達到環境的美化效果。
編輯:amon
相關閱讀
青島將打造首座垂直綠化校園 計劃2016年投入使用
27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有關部門對外宣布,位于辛安街道即將開工建設的淮河路中學將實施垂直綠化工程,成為新區首座垂直綠化學校,規劃建設36個教學班,投資約1.35億元,計劃2016年投入使用。【詳細】
北京:校園屋頂綠化變身科普課堂
一片綠油油三七景天種在黑棉上,木條搭的小路通往陽光棚,棚下佛甲草、小葉黃楊連成一片綠叢,其間散落著幾株波斯菊。這不是田間地頭,也不是居民自家的小花園,而是東城區史家小學的校園屋頂科普課堂。將屋頂綠化變成屋頂課堂,東城區正探索屋頂綠化與校園科普融合的新模式。【詳細】
論校園綠化、環境規劃建設
過去的大學教育僅僅局限于教師在教室中的傳道授業解惑,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大學校園環境建設很少被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的大學校園建設逐步開始重視教室以外的校園環境建設。 【詳細】
山東萊陽提高校園綠化率初步實現校園園林化
萊陽市教體局加大對校園綠化的投入力度,校園綠化率達50%以上,形成了人文環境與自然景觀的和諧交融的校園景觀,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初步實現校園園林化。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