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園林生態與數字園林
30年來,北京園林科學研究所從事園林生態研究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在園林生態的前沿領域,做了許多基礎與開拓性的工作,其創新發展與北京經濟和園林綠化建設緊密相連,是中國園林生態科學發展的一個濃縮。在后奧運時代,仍將瞄準北京乃至國家的科技需求,致力于園林生態理論創新和應用研究。
第一階段(1979年-1990年):構建園林生態學的定性研究框架
建所伊始,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為我所)就強調園林生態與綠化美化功能的和諧統一,即在清除衛生死角,保證“黃土不露天”的簡單綠化基礎上,首次在國內系統開展了園林綠地生態效應定性研究。
其中,由我所李嘉樂與劉夢飛主持的“航空遙感在綠化方面的應用研究”課題,是國內首次探索利用航空遙感資源的方法研究城市綠化,并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城市綠化數據庫,是我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北京市城市綠化遙感研究工作,得出了具有我國知識產權的城市綠化生態效益數據,此項課題成果在國內同類研究中不僅居于領先,還達到了國外同類研究的水平,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另外,由李嘉樂主持的“北京市綠地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城市生態系統中作用的研究”課題,通過對1983年北京市航空影像資料的解譯計算,分析了規劃市區范圍內的植物分布特點和建成市區范圍的綠色空間分布特征,分析了城市熱島的強度和平面結構與綠化程度的關系,對綠化覆蓋率不同地段對城市小氣候和人體舒適度的影響做出綜合評價,并對綠地減少降水徑流、涵養地下水的效益進行分析和測算。此項課題成果在全市進行了示范推廣,受到了市民的廣泛關注。
同時,我所還進行了綠色植物改善城市小氣候、凈化城市大氣,以及道路綠化的減噪效應等研究,從定性角度揭示了北京市綠地對城市小氣候的影響以及各種結構綠地的小氣候特點,很多研究成果對后續研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課題所用的1983年北京朝陽公園航空遙感影像
(我國最早的北京市城市綠化遙感研究)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