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規劃建設城市新區紀實
金秋八月,走進山丹新城區,眼前的情景令人一振:吊塔林立、車來車往中,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寬闊的馬路縱橫交錯,夏日的炎熱擋不住開發的熱潮。“五彩山丹”公園、艾黎大道、仁和大道、仁和小區、世博麗景小區、南湖中央花苑小區、艾黎國際大酒店漸次而起……一個朝氣蓬勃、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前景無限的山丹新區已具雛形,呼之欲出!
該縣縣委常委、分管城建工作的副縣長陸思東說:“只有在城市空間上實現新的突破,城市發展才會出現新的跨越和規模增長。是縣委、縣政府高點定位、著眼長遠、科學決策、合理規劃開啟了山丹城市空間設計的新時代。”
科學謀劃 反彈琵琶布新局
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山丹縣城中的諸多弊端逐步顯露: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常住人口已達8萬人,城市顯得越來越擁擠,城中村問題帶來擴展開發成本高、道路狹窄、布局不合理、交通擁擠……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城鎮的生產要素承載配置功能和支撐服務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有城市的規模不夠,配置資源、集聚生產要素的能力不足,成為全縣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三化互動”和經濟的長周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同時,處在交通要道上的山丹是全市的東大門,是全市通道經濟大布局中的重要一翼。就山丹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地位而言,必須跳出現有行政區劃以及空間的制約,站在更高的層面搞城市規劃。就山丹自身發展而言,針對當前城市發展的種種阻礙,也只有重新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在城市空間上實現重大突破,在建設模式上不斷創新,才能為這座目前城市化率已近40%的城市的未來發展找到突破口、提供新平臺。
顯而易見,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擴大城市規模、拉大城區框架,為經濟發展構筑更大的載體和空間,是擺在山丹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對城市的科學發展進行深入思考之后,山丹的決策者認為:必須以對全縣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立足山丹崛起謀劃長遠,在繼續擴展改造現有城區的同時,反彈琵琶,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建設城市新區,構建新的城市發展空間,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的載體和平臺。
科學規劃 突出特色開新篇
“十年規劃,百年形象。”規劃是龍頭,規劃是生產力,調動城市發展各個要素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規劃,讓規劃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發揮好規劃的引領作用。在進行慎重思考的同時,山丹的決策者把眼光聚集到了發展空間較大的城郊西部,這個地段開闊平坦,供水條件好,地理條件十分優越,極具開發潛力。
在縣委、縣政府的慎重決策下,規劃總面積2.2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宏偉構想應運而生。2.2平方公里,幾乎等于再造一個新山丹,力度之大、氣魄之大,史無前例。 而就城市新區而言,它如同一張白紙,如何在這張白紙上畫下最美的藍圖,又如何才能使這藍圖經得起時代和歷史的檢驗,成為擺在該縣黨政決策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經過深入調研論證,縣委、縣政府對城市新區的規劃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以舊城區的歷史文化底蘊帶動新城區建設,以新城區的現代理念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既要充分尊重自然規律,融入舒展、生態、和諧、宜居的現代元素,又要傳承和張揚歷史文化精髓,打好路易·艾黎這張特色牌,在新城區精心建設艾黎新西蘭國際旅游度假村,追求建設特色的唯一性,規劃要高起點,建設要高質量,管理要高水平,要體現山丹人開闊大氣的胸懷,體現這個城市是個開放和富有特色的城市……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城市新區管委會以開放的思維,以“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方式修編山丹縣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形成了完整配套的規劃體系,為新區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最終形成了目前新城區“一軸、兩心、三區”的總體構想和空間新體系。一軸,就是南北向為主要軸線,貫穿整個城區,這個軸線既是聯系三個功能區的軸線,又是城市新區的景觀視線通廊;兩心,就是城市新區建設行政中心和景觀中心;三區,就是在城市新區由北向南依次布局旅游休閑娛樂度假區、行政辦公區和居住功能區。城市新區的功能定位是“形象之窗、宜居之城和休閑之地”,城市新區建設的重點工程包括行政綜合辦公、學校、醫院、市政廣場、博物館、四星級酒店、濕地公園、新區水廠、艾黎新西蘭國際旅游度假村以及高標準商住區和基礎設施等。
新區從決策、規劃到建設,無不體現了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思路,即組團開發的模式,把新城區結構分為旅游休閑娛樂度假區、行政辦公區和居住功能區三大功能組團,各個組團看似獨立,卻又巧妙相連,不僅避免了城市快速擴張的“攤大餅”式做法,更彰顯出大氣魄和大手筆,推動城市由普通城市組團向經濟發展引擎的轉變,由常規生活配套向綜合功能新區的轉變,由一般城市新區向生態宜居新城的轉變。
科學建設 打造崛起增長極
在城市建設上,該縣把改造提升老城區、精心建設新城區,改變“老、土、亂”的城市形象,拉大框架,提升品位,優化環境,打造山丹崛起的“龍頭”,提升山丹的開放度,打造拉動通道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作為努力方向,賦予這座城市的面貌與內涵諸多新期待。
建設新城區,建好老城區。新區的開辟,減緩了老城區的巨大壓力,為老城區的改造提升提供了戰略機遇。借助這個機遇,城市結構要大調整,經濟結構要大轉型,新老城區功能上要調整、要互補。建設中,該縣立足新舊區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土地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格局,用政府的“小資金”有效撬動社會“大資金”,創造了“規劃先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項目推動,滾動發展”的模式。在舊城改造上,近幾年累計投資1.3億元,改造建設城市路段22公里,建設金海源文化購物廣場、會展中心、大什字環形天橋、龍首廣場大屏幕電子顯示屏、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全民健身中心運動場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工程,改造背街小巷8公里,新改建城區公廁22座、停車場6處,改造下水管網25公里、雨污井710座,新架設路燈692盞,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和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大力開展城市綠化、美化、凈化工程,新增綠地面積6萬平方米,新增城郊周邊防護林46公頃,種植各類風景樹60多萬株、各類花卉80多萬株,擺放各類花箱近500個。實施“千盆花卉”示范工程,在廣場、主街道沿路種植花卉、草坪和風景樹木,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特別是完成312國道8公里過境段改造和工業園區道路改造,帶動形成沿線如火如荼的投資創業熱潮。引資數億元興建丹浙新村商貿住宅區,吸納民間資金進行城中村改造,在向東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功能。
新區建設分三期進行,“一年拉開框架,兩至三年初具規模,五年展現新貌。”一期工程從2011年3月開始,2013年3月結束,建設工期兩年,主要建設項目有路網框架建設、寫字樓、艾黎博物館、四星級酒店、市政廣場、集中供熱廠、高標準住宅小區、新區水廠和給水管網改造等。建設中,同樣用政府的“小資金”配套路網框架等基礎設施,撬動社會“大資金”投入。目前,新區路網框架工程已具雛形。總投資4000多萬元的艾黎大道和投資676萬元的仁和大道改造工程地下配套管網已開工建設,路基平整有序進行;投資6000多萬元的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外管網敷設全面展開,已開挖污水管溝3.1公里,敷設污水收集管網2.3公里。仁和家園、世博麗景、南湖山丹中央家苑3個高標準住宅小區建設有序推進。四星級艾黎國際大酒店已奠基,艾黎博物館、市政廣場、行政綜合辦公等新區重點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新城區建設正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這座城市的面貌。城市新區這臺嶄新的巨大發動機必將通過龐大的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吐納,為山丹通道經濟建設注入新動力,打造拉動山丹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讓“龍頭”高昂起來。山丹城市新區,這座寄托著20萬山丹人民希望的特色新城,正鋪展開大氣恢宏的畫卷,繪出更新更美的明天。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