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世博園劉延江:39年園林經驗著80萬字書
從曾經的沈陽植物園到如今的沈陽世博園,從一名普通員工到管理整個景區的世博園主任,劉延江39年的工作經歷從未離開過花草樹木,從未離開過這個他不知走過多少遍的“園子”。
現在的他不僅是一位業務出眾的園林專家,還將自己多年來的心血、心得集結成書,與所有喜愛植物的人們一起分享。
歷時六年拍3000張圖片
劉延江最近完成出版的《北方常見園林觀賞樹木》一書,共搜集北方常見觀賞樹林352種,其中落葉喬木153種、常綠喬木23種、落葉灌木147種、常綠灌木15種、藤木14種,涉及植物分類中的53科120屬,總文字達80萬字。“書里按照四季分類,還有一些樹木在特殊天氣中特殊環境里的生長情況。”劉延江介紹說,“這是一本圖文并茂的書,集觀賞性、實用性于一身,全書共有3000多張圖片,歷時大約六年時間拍攝收集,其中大約一半是在世博園內拍的。對于一些研究樹的、干綠化的、學園林的人來說,也稱得上是一本工具書。”
在談到適合北方生長的樹木時,劉延江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在他看來,隨著市民素質與城市品質的不斷提高,在沈陽種植可結果的樹木也成為可能。“雖然與南方城市相比,東北的樹木一般無法四季常綠,但我們這里四季分明,這種更迭交替的過程更是亮點。”劉延江說,“每逢春天,都可以看著樹木發芽,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生機,而到了果實成熟的時候,也有種收獲的滿足感。”
每天至少在園里走兩遍
被劉延江親切地喚作“園子”的沈陽世博園,已經由原來的186公頃擴建為現在的240多公頃,從2006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至今,這里的變化有多大劉延江是最清楚的。
現在每天早晨7時劉延江就已經上班了,第一項工作就是在園子里轉一圈兒。“得看一看,找找毛病,發現問題了馬上告訴園區的部門處理。現在7點到這已經是晚了,以前來得更早,六點就到了。”他說,“晚上也要走一圈兒再回家,這早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整個園子都在不斷的提升中,可謂是邊建設邊開放,我們消除了很多死角,讓這里越來越美。”他說,“世博園的前身是植物園,因此我們更注重它的科普功能,現在引進種植的植物品種更多,更具觀賞性、科研性。”
沒人比他更熟悉“園子”
如果說到對沈陽世博園的熟悉,那么也許沒有人能比得過劉延江,1972年就開始在這里工作的劉延江對園內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深的感情。
近四十年的相處,讓它們都好像他的兒女一般,而曾經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大家“心服口服”。
在早期植物園的時候,有人在園里沒開發的北山上埋了家人的骨灰,幾年后需要遷走卻怎么都找不到了。“當時他們找了不下十幾遍,都沒找到,后來我說我幫你們找吧。”劉延江說,“他們當年在那里拍了一張照片,我仔細看過照片后,一下子就找到了。可能是對這個園子太熟悉了吧,幾乎每一種樹大致的位置都在我心里了。”
如今,劉延江已經把自己近四十載職業生涯中對北方園林觀賞樹木的感情,用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凝結下來、編撰成書,他希望自己的這項工作,可以給專業人士帶來參考。“園林專業的學生可以把它當成工具書,喜愛樹木的人也可以從中有所收獲。”
世博園主任劉延江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102歲十九大代表:曾建植物園和綠色文化碑林
6月23日,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63名。10月18日,他們與來自全國的2000多名代表一起,承載著8900多萬名黨員和450多萬個黨組織的重托,參加黨的十九大。【詳細】
秦嶺深處的國家級植物園
秦嶺,中國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