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夫尋覓空中“桃花園”
紐約的麗薩·古蒂女士前不久剛創辦了一家名為“古蒂格林”的屋頂菜園建設公司。她和丈夫原先只想在位于曼哈頓的公寓樓頂開辟一個小農場,種一些自己經常要吃的蔬菜,在朋友們的鼓勵下,不久前她把這家菜園擴建到600平方米,一舉成為當地餐廳和商店的果蔬供應商之一,生意那是相當好。
都市人一圓農夫夢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屋頂菜園”不僅有望滿足城市居民吃到新鮮蔬菜的愿望,還可以讓建筑冬暖夏涼,保護建筑不受損傷,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環境。
給屋頂披上綠色外衣,等于給建筑蓋上了一層防護隔熱襯墊,讓建筑不會因為熱脹冷縮而易于開裂。與此同時,屋頂農場還能像巨大的海綿,蓄積能量,或者成為一個隔熱層,讓房子冬暖夏涼,從而減少空調的使用。
這一有益城市生活的潮流受到了政府的政策鼓勵。受低碳政策的影響,英國的市政部門已經開始考慮推動“屋頂花園”這一形式,而在紐約這樣的城市,如果房屋所有人在屋頂種植綠色植物,會有一定的免稅獎勵。
當然,在城市里新興的“屋頂菜園”,更讓城市人有機會接觸到親手種菜的喜悅,不少城市居民們也樂意重溫農業時代種瓜種菜的樂趣。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在英國,熱衷于種菜的再也不只是園藝師,很多普通市民也加入進來。而在美國很多城市,比如紐約、洛杉磯和西雅圖等都已展開了城市農場項目,舊金山市市長提議社區居民在城市空地上種菜。一家名叫BKFarmyards的農場在紐約州的幾大城市建立起網絡,利用城市居民的空置后院、屋頂種植糧食蔬菜,提供空地的家庭能以較低的價格享用該農場種植的蔬果。
當那些五谷不分的城市人吃上生脆帶露水的時鮮蔬果時,他們收獲的就不僅僅只是蔬果和健康。每個星期天,古蒂女士在曼哈頓的屋頂菜園都會有不少志愿者輪流干活。“人們真的是對種菜有興趣——五年前,最酷的事情是做銀行家,但是現在最酷的是當屋頂農民。”
嘗試商業化開發
在上海,和方群有著同樣夢想的也大有人在。
從事景觀設計的黃柯眼下正在努力實現她的“空中菜園”夢想。與方群自給自足、“大隱隱于市”的自在心態略有不同,黃柯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來證明,屋頂菜園不但能為都市人提供一方綠色凈土,還具有商業前景。在她的構想中,未來上海的屋頂會成為一個復合體,50%種菜,30%景觀,20%休閑服務項目。通過種植綠色蔬菜,結合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利用設施等,把屋頂打造成一片片“空中菜園”。
有了綠色創意后,黃柯和她的搭檔請教了農業科研人員,了解到一種源自日本的便攜式種植箱可作為“空中菜園”的基本設備。種植箱由塑料制成,在露天環境下抗曬能力強,不易破裂。種植箱里裝的是有機土,能長期給蔬菜提供有機肥料,而且這種土是輕質土,不會給屋頂帶來過重的載荷。采用種植箱后,可每隔半年施一次肥,并用儲水槽和自動灌溉設備為蔬菜澆水。
目前,黃柯領導的團隊正在浦江鎮華僑城做120平方米屋頂菜園的試點項目,生菜、空心菜、茄子、西紅柿……10多種蔬菜已在屋頂上種下,靠著有機土壤提供養料“茁壯成長”。在試點過程中,黃柯還獲得了不少經驗,比如前陣子刮臺風,把黃瓜、絲瓜都吹倒了,現在她們就不再種這類爬藤植物了。
看中“屋頂菜園”的還有廣州,當地一家高星級酒店已經把一片空置的建筑樓頂改造為有機菜園,采用無土栽培技術中最新的氣霧栽培法,不用農藥,也沒有污染。今年5月,他們收獲了第一批蔬菜。
事實上,這些“屋頂菜園”夢想的底氣,正來源于諸多城市發布的“立體綠化”規劃。世博會之后,立體綠化的理念在上海得到了推廣。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上海計劃新增立體綠化150萬平方米,其中屋頂綠化100萬平方米,95%以上適宜屋頂綠化的新建公共建筑都將進行屋頂綠化。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今年7月對外發布《北京市政府關于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工作的意見》也稱,將對建筑物墻體、屋頂,道路欄桿,立交橋,高架橋橋體等進行垂直綠化,計劃5年內完成面積100萬平方米。
有專家提出,一般情況下,樓層、陽臺每平方米可承重300公斤,而20多厘米含水土壤每平方米重量不會超過150公斤;樓面經防水處理后,就可以種菜??煞N蔬菜品種有100多個,如家常菜豆角、茄子、瓜類、葉菜等。屋頂種菜不僅可起到綠化、美化作用,同時也能促進建筑節能,并有助于穩定“菜籃子”供應,可謂一舉兩得。
未來的“高樓農場”
盡管已經誕生出不少運轉良好的實際案例,但用“方興未艾”形容屋頂菜園的發展依然更為恰當。畢竟屋頂綠化并不等于種菜,建一座菜園會對建筑屋頂的承重、防水等產生不小的影響。
在開辟屋頂菜園之前,就要考慮比地面農場多得多的問題:屋頂結構能承受多高的土壤?屋頂種植技術相當多樣,把陽臺當種植園的主人可能只需要水壺和花盆,而紐約古蒂女士的屋頂農場就需要50噸左右的土壤。因此,她建議開辟屋頂菜園之前先給屋頂升級,幫助延長屋頂壽命。為了預防灌溉引發的問題,可以給屋頂裝上精密的密閉性檢查設備,這樣就能為后期減少很多成本。
試圖將“空中菜園”變成現實的過程中,上海的黃柯也碰到不小的麻煩。她坦承,自己在不斷地修正一些思路和想法,比如原本規劃種菜面積占屋頂面積的70%至80%,后來調整為50%,就是考慮到擁擠對屋頂承重的影響,以及可能導致的病蟲害。
當然,更多科學家對“屋頂菜園”的前景表示樂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迪克森·戴波米亞教授甚至還提出了“高樓農場”主意。他認為,未來人們可以在城市建立高層都市農場,種植新鮮健康的食品,養殖各種魚類和家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他所說的高樓農場,是一種沒有污染、沒有寄生蟲和各種危險細菌的可控環境,可以常年生產農作物、家禽和各種魚類。他估計,只要一百五十座五十八層的高樓農場,就能供應紐約一年的蔬菜所需。這些高樓農場應該建立在城里或近郊,這樣農作物可以直接利用來自城市的有機垃圾和不含化學物質的生活廢水,又能節省農作物貯藏和運輸的程序,城市居民也可以直接吃到新鮮食物。
當然,高樓農場的造價不菲,建造一座簡單小型的高樓農場大概需要兩億美元。但隨著土地越來越少,高樓農場將會受到日本、冰島和迪拜這類國家的青睞。目前,包括IBM在內的幾家公司都對“高層都市農場”這一概念表示出極大興趣。戴波米亞更是樂觀地預測,十年之內將會出現第一家這樣的農場。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