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引入外來物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一類外來物種;各地要建立外來物種入侵監測預警機制,對外來物種實行日常監測、重點監測與長期跟蹤監測相結合的監測制度,及時掌握外來有害物種發生和繁衍動態。
《湖南省外來物種管理條例》已于10月1日起施行。據悉,這不僅是湖南省第一部外來物種管理法規,也是我國第一部外來物種管理法規。條例的施行,標志著湖南省的外來物種管理正式進入法制化、系統化軌道。
近年來,隨著全球國際貿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發展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生物物種交際與交換日漸頻繁,外來物種入侵的危險性日益增加。外來物種的入侵,不僅嚴重危及國家的糧食與食品安全、生物與生態安全,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社會安定,容易造成群體性恐慌事件。尤其是位于熱帶與溫帶接合部的湖南省,生態環境多樣,交通條件便利,為外來物種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空間。
據介紹,目前侵入湖南省的外來有害生物達97種。其中植物68種、動物18種、病源微生物11種。在全球公認的16種危害最大的物種中,湖南省已經發現11種,外來物種入侵面積超過1200萬畝。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省每年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億元以上,生態危害與間接經濟損失達100億元。
然而,從現有的立法現狀來看,目前我國涉及外來物種的法律法規大多散見于農業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漁業法、森林法之中,而且,這些法律法規頒布、出臺的時間已相對較為久遠,對于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目標、程序、手段等內容大多未涉及,也很少考慮到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生態安全等問題,具體操作性不強。同時,由于我國生態系統類型很多,國內跨地區的物種轉移還沒有引起充分重視,對于地區性的物種入侵問題,還沒有規章可循。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外來物種的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外來物種管理條例》。條例的頒布實施,將有效構筑一道生態保護的法律防線,使外來物種的管理法制化、常態化,確保湖南省農業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
作為我國首部外來物種管理法規,條例分七章共36條,對外來物種引入、監測、防治和監督管理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為保障湖南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條例重點建立了以下一些基本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了統一的監管機制,明確由農業部門負責外來物種的綜合監督管理;二是規范了外來物種的引入秩序。目前,我國對外來物種的引入等行為因法律的缺位呈現隨意性,導致外來有害物種頻頻侵入湖南省,條例通過名錄管理、許可備案和風險制度、規范人們的引種行為,確保在正常引種的基礎上將有害物種拒于國門和省門之外;三是建立了監測預警機制,明確要求對外來物種實行日常監測、重點監測與長期跟蹤監測相結合的監測制度,及時掌握外來有害物種發生和繁衍動態,為社會提供預警信息,將危害損失降到最低;四是建立了滅毒除害長效機制,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應當落實防治責任,提供經費保障,并針對外來物種制定應急預案、建立基礎設施、組建專業隊伍、儲備相關物質;五是建立起了“守土有責”的制度,規定土地和水域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作為外來物種的防治主體,應當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采取措施清除其所有或者使用土地、水域內的外來物種;六是實行了外來物種分類管理制度,即把外來物種分為三類:一類是指會造成危害的外來物種;二類是指暫時不能確定是否會造成危害的外來物種;三類是指不會造成危害的外來物種。湖南省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林業、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制定的外來物種名錄和本省風險評估結果,擬定本省外來物種分類名錄,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