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多摩森林療法之路
本案規劃設計為全長1.3km的療法之路,是綜合森林土木、建筑、景觀、設備等構造與施工方法展開的項目。以此為試點,希望帶給全日本甚至是海外的人工林以更多的啟示及思考。
在這里與其說是考慮登山行走,不如說我們更著眼于對休憩的重視。置身于千姿百態的森林之中,可以側耳傾聽樹梢的細語,還可以在凝眸空中云朵的流動中親身感受自然的旋律,正是為了能夠這樣渡過時光,才規劃設計了一系列隱藏于森林之中的大自然康復治療設施。
1 三大主題
在具體的設計推敲過程中,本案主要明晰了以下三大主題。
其一為,人工林的再生活用。雖然用地范圍內人工林在林相上比較單調,以杉與柏為主,但在這條療法之路修成后,經過森林綜合研究所最新的測量數據顯示,療法之路的森林環境具有提高抗氧化、降低血壓等多重醫療功效。這一例證告訴我們,全國那些被閑置的人工林,其實都有再次開發利用的機會。
主題二,在于山林中的老年健康設施。如果能利用療法之路中較為平坦寬闊的空間,就可以引入醫院或健康保健類組織來此開發,建設以區域性老年康復、預防醫療等為目的的健康保健設施,這也是一種新的思路。本案所建造的設施如果被證明可以為當地老年人有效利用的話,也可以說是項目本身最大的意義所在。
主題三則是設計本身所引發的課題。充分利用森林土木構筑物施工規范,將施工標準和工法在設計思路中得到重新解讀。特別是對于出現的多種較陡坡面的擋土墻,作為空間構成的要素,進行了更為多樣的靈活運用、并對簡易的地基設施可以賦予怎樣的新功能等進行了嘗試,以力求將施工工藝與構筑物在設計上完美地統一起來,這些成功例子在本案中可謂隨處可見。
2 基于現狀的設計手法
奧多摩地區的群山相連,且其山體斜度大多為45°以上的陡坡。因此在設計處理上,必然會為了贏得更多的平面空間,而使用擋土墻以及懸挑等方式進行處理,這也成為我們最大的課題(圖03)??臻g處理上,我們將山體環境總體考慮為一個“大自然客廳”,“客廳”的“墻裙”,即擋土墻,我們采用了木質材料來“裝修”,然而這一傾斜的“墻裙”擁有各式各樣的角度,為“客廳”增添了不少情趣。一些“客廳的沙發”也采用了可以挪動的長凳,讓使用者可以自由的選擇欣賞山林和天空的位置及角度。有些垂直部分的擋土墻高度約為1m左右,為了緩和其體量上的壓迫感,在人視高度上設計了能夠感受綠色氣息的花壇等設施。
圖03
為了避免強大的土層壓力,減少剖切巨大山體的工程,建筑與甲板平面的位置大多采取了由斜面引出的懸挑設計。地基部分盡量避免使用混凝土,而是采用簡易的桁架結構,更適于在地形比較復雜的山地中施工。在沒有施工建材搬運通道的條件下,采用了較易于搬運的小型混凝土方塊堆砌方式,既可以迎合多樣的山體斜面,同時也能給予建筑物等堅實的承載力??紤]到從斜面引出的甲板路還會用于材料搬運等,同時追求構造的耐久性能,我們采用了堅實的金屬梁架。為了提高自下而上的景觀視覺效果,在桁架的構造處理上,我們盡量減少縱向支座的數量。同時,為了力求達到設計上的統一效果,在甲板式地面和遮蔽構筑物等材質處理上,采用了與擋土墻相同的木材以及分割尺度。
根據杉樹林的所處位置不同,例如山脊、谷地、溪邊、山崖等不同地形處,充分發揮和利用了各個空間的不同潛質。根據每一處場所的不同條件來組織思考相應的設計,同時可以橫向活用較為成熟的施工手法。譬如利用溪水,設置傾聽滴水聲音的裝置;在山脊上將砍伐后的空地,活用為體驗杉樹林空間的自然廣場。利用比較平坦的地勢,靈活布置可供休憩的具有內外貫通性質的構筑物或建筑物。這些思路不僅能夠活用于林業設施,同時能夠發掘與地域自成一體的大自然體驗場。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