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石林用鄉土樹種打造節約型園林
近年來,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按照節水、節地、節材的原則,全面推行節約型園林,大量將抗旱節水的地石榴、火把果、滇無患子等鄉土樹種用于縣城綠化,應用比例達70%,其中地石榴在縣城的應用面積達13萬平方米。
作為一種地被植物,地石榴耐寒、耐旱、耐踐踏,具有較強的水土保持能力和極高的生態景觀價值,現已取代洋草坪大批量進駐縣城,成為石林綠化大軍中的新寵。目前石林縣周邊苗圃培育的鄉土植物約有156種,除滿足該縣綠化建設外,還有部分銷往外地。
石林縣建設局園林站站長吉樹全說:“我們應用鄉土植物并不會‘拆了東墻補西墻’直接移栽,而是有性繁殖育苗后種植,這樣就避免了‘綠一片城、荒一片山’的現象。”
截至10月底,石林縣共完成新增綠化面積2.37萬畝,大批鄉土樹種的廣泛應用給培育者帶來了商機。石林縣七彩苗木種植園主人李仕俊告訴記者:“我今年培育了40萬株地石榴,如今銷量已超過25萬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北林大專家選出北京地區生態修復適宜樹種
為了給北京地區生態修復遴選最適宜的樹種,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董麗率領團隊開展了植物材料搜集整理、評價篩選等方面的研究。針對工業廢棄地、垃圾填埋場、礦山廢棄地、水環境等不同類型的修復,專家們分別確定了對應的植物種類。【詳細】
山東聊城:選擇城鄉綠化樹種有要求
記者從市"創森"辦了解到,根據《山東省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5)》,今后在選擇城鄉綠化樹種時,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生態優先、合理配置"。【詳細】
江蘇江都:綠化和生態修復已經基本完成
站在江都仙女廟大橋北側,俯瞰芒稻河東岸,綠樹、水岸相映成景,“三河六岸”先導段已展露“芳容”。記者日前從項目建設現場了解到,目前“三河六岸”先導段已完成整體工程的80%,綠化和生態修復已經基本完成,年底前將全面建成。【詳細】
園林綠化植物的選擇及運用的注意事項
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人們更加重視對綠色植物的引進,并且在生活中通過綠色的植物來增加凈化空氣的作用。而園林綠化不管是存在于哪種建筑或者是環境中它都被作為了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在各種施工的過程中也將它放在了首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