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活水”城市更宜居
城市的河道、水域歷來是城市賴以生存的基礎,它蘊藏著城市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也是體現現代城市獨特風貌和優美景觀的重要載體。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城市水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近幾年的人大會議上,如何更好地保護、恢復城市水環境成為了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從事教科文衛工作多年的唐孟元代表,一直關注我市水環境治理。
“過去,穿城而過的穿紫河清澈見底,隨著經濟發展一度污染嚴重,走在河邊,河水都是臭的。”唐孟元回憶,“十一五”期間,市政府分期投入巨資進行整治,現在的穿紫河“又活了”。從2006年起,以城區水環境治理為重點,我市先后開展柳葉湖和沅江環境整治,取締了水上餐飲,關閉了柳葉湖、穿紫河沿線重污染企業,投入2億多元,對穿紫河實行清淤截流、分段治理,污染得到緩解。“水清了,城市更加宜居,市民有了休閑場所,也有利于旅游、商貿等新興產業發展。”唐孟元認為近幾年的水環境治理工程益處多多,體現了政府在城市建設上的長遠眼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水系治理行動,開展雨污分流和污水集中處理,加快推進新河與穿紫河水系連通,實施穿紫河污水泵站改造,實現凈水活水……這讓唐孟元興奮不已:“近幾年,穿紫河污染雖然已得到緩解,但由于城市水系沒有連通,一河死水當然無法恢復到污染前的景象。不久的將來,如能將沅江、新河、漸河、穿紫河、姻緣河等水系連通,活水自然清澈無比。”他建議,有關部門還應禁止在城市水系投肥養魚,加強日常水質監管,避免因小失大。
編輯:fengxiaolin
相關閱讀
南通生態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破壞和對生態系統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展并且持續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
如何將城市里小塊土地變為城市綠洲
從蜿蜒的小路到鄉村樸素的大門設計,這里介紹營造城市中寧靜的綠洲的10個方法。當你的室外空間是一個城市廣場,如果不是特別的小,也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塊花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