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涼水河濱河景觀河道綠化工程四標段
工程中建設面積242350.45㎡的綜合性濕地,栽植水生植物12946㎡,栽植各類喬木3503株,灌木40521株,花卉地被3750㎡,草坪33866㎡;園路580m;廣場鋪裝2241㎡;綜合泵房一座及其它園林相關設施。
本工程的最大亮點為人工濕地工程,人工濕地系統是一種非自然環境形成,有人工修建和監督控制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它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調作用來實現對河水的凈化作用,并在床體表面種植具有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性強,生長周期長及具有景觀和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已達到對河水的有效處理。
該工程人工濕地分為5部分,一級潛流濕地、復氧池、二級潛流濕地、三級表流濕地和四級表流濕地。濕地自西向東設置了四級跌水,河水有涼水河流入源頭廣場泵房處,由此進出一級濕地,一級濕地水源通過一級連接復氧池攔水壩進入復氧池,復氧池內增設曝氣增氧設施,提高水體含氧量,維護水體內生態系統穩定,保持水質不變,復氧池內的水經過復氧池連接二級濕地擋墻進入二級濕地,二級濕地內的水經過二三級跌水進入三級濕地,三級濕地內的水經過三四級跌水流入四級濕地,最終由四級濕地流入涼水河。
各級濕地之間、濕地與周邊景區之間通過景觀攔水壩、青石板汀步相連,提供給人們去體驗不同實景空間的多種通道,再通過濕地內多種水生植物的面植形式,營造自然而富于野趣的生態景觀空間。
水生植物結合整體場地景觀效果種植,主要栽植香蒲、各色菖蒲、荷花、睡蓮、水蔥、美人蕉、千屈菜、再力花、梭魚草等水生植物。
濕地植物選擇:
一、二級潛流濕地:全部種植對環境適應能力好,凈化能力強,具有香氣的菖蒲。分別采用不規則圓形面域種植和不規則條形,分區域種植不同花色菖蒲,以豐富水面景觀。
三級濕地著重考慮植物花色、葉形、味道、高度等景觀效果,結合小池塘選擇栽植香蒲、千屈菜、荷花、菖蒲、再力花、梭魚草等水生植物,布局較為疏松,有利于形成多種空間。
四級濕地主要營造視野開闊的淺灘景觀,因此水生植物以種植在岸邊為主,選擇千屈菜、菖蒲、美人蕉、梭魚草、水蔥等,高高低低的水生植物在開闊水面形成倒影,展現"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
濕地系統的建成,提高了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了土壤水分流失,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持續維護的過程可以增加地表和地下資源,通過水生植物作用吸收、固定、轉化土壤和水中營養物質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質,凈化水體,為涼水河水質的改造提供了保障。
工程中使用的綠化苗木品種多樣,除一些常用品種以外本工程為提高整體效果和特色,集中栽植了大量的白樺樹,經過細心的養護成活率達到了90%,在整個工程中獨成一景,為工程增加了一道美麗的異域風景。
本工程的建成為周圍居住的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游憩的場所,而且作為城市河道景觀與生態系統的載體,承擔著保護涼水河水資源特色、改善其水質、濕地水系進化和生態風景觀賞等職能,在不久的將來可使城市生態系統中河道水質問題得到較大改善。
編輯:yongqia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