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古建筑防火特點及其對策
2、山地古建筑的防火對策
2.1、提高古建筑的耐火性能
對于木結構建筑,可采用涂刷防火涂料的方法提高其耐火性能。對于懸掛物,在不影響其質地、色澤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阻燃處理,以減少火災荷載,防止火勢豎向擴展。
2.2、消除電氣火災隱患
古建筑由于年代久遠,其照明等設施往往是后期添建,多數是明設,容易電線老化,應及時檢查,一旦發現,及時更換,特別是要在燈具的選用和線路的敷設上,都要考慮其對木結構建筑的影響。設置必要的探測、報警系統,及早發現和撲滅初期火災。
2.3、完善滅火設施
有城市消防系統依托的古建筑應在不影響建筑內、外形象的條件下設置消防管網和自動滅火系統。對于不具備自動滅火條件的山地古建筑,滅火設備以配置滅火器為主。滅火器應按時檢查,及時更換,保證其隨時能投入使用。同時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置滅火設施,如沙箱、消防水池等。有些可以結合景觀設計利用噴水池、養魚池作消防水源。有條件的可以利用河流、小溪等,作為消防水源,如重慶歌樂山白公館、渣滓洞利用山間小溪,作為消防水源,以彌補市政供水缺乏,這些河流小溪經過一定的設計,既可以作為消防水源,也可以作為環境景觀的一部分。個別地方可以利用地形、地貌收集場地雨水,貯作滅火之用。
2.4、設置防火隔離帶
為防止外部失火殃及古建筑,應在古建筑外圍作防火隔離帶,去除雜草、灌木、并經常清除枯葉樹枝等可燃物。
2.5、作好古建筑防雷
山地古建筑應結合建筑造型裝置防雷設施,如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等,對于已設避雷設施的,應定期檢查其接地是否牢靠,接地電阻是否滿足要求。(接地線斷路可能成為引雷設施)及早發現事故隱患,防患于未然。
山地古建筑由于其功能不同,地理環境不同,會有不同的特點,應根據其主要特征,火災危險性大小,撲救難易程度等確定綜合評判等級,從而采取不同的防火對策,以保障古建筑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的可持續性。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