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40周年紀念:梁思成的城建之痛
最后的老北京
即使有了2005年版總體規劃,對老北京的拆除仍保持著強大的慣性。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2010年3月向北京市政 協文史委員會所作的《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情況匯報》介紹,舊城的“整體環境持續惡化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如對于舊城棋盤式道路網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的保護落實不夠,據有關課題研究介紹,舊城胡同1949年有3250條,1990年有2257條,2003年只剩下1571條,而且還在不斷減少。33片平房保護區內僅有600多條胡同,其他胡同尚未列入重點保護范圍內”。
據對相關材料的分析,2003年至2005年之間,舊城之內的胡同數量已從1571條減至1353條,兩年內共減少218條,年均減少109條。
截至2005年,舊城區還有相當一批擬建和在建項目,涉及419條胡同,處理原則是:保護區內必須保留,協調區內和其他區域保留較好的胡同。《北京舊城胡同實錄》課題組據此作出胡同數量再度減至1191條的預測,即還有162條胡同在2005年版總體規劃施行之后仍將被繼續拆除。
2005年1月25日,北京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向政協北京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交黨派團體提案,建議按照新修編的總體規劃要求,立即停止在舊城區內大拆大建。
2005年2月,鄭孝燮、吳良鏞、謝辰生、羅哲文、傅熹年、李準、徐蘋芳、周干峙聯名提交意見書,建議采取果斷措施,立即制止在舊城內正在或即將進行的成片拆除四合院的一切建設活動。
意見書提出:對過去已經批準的危改項目或其他建設項目目前尚未實施的,一律暫停實施。要按照總體規劃要求,重新經過專家論證,進行調整和安排。凡不宜再在舊城區內建設的項目,建議政府可采取用地連動、異地賠償的辦法解決,向新城區安排 ,以避免造成原投資者的經濟損失 。
2005年 4 月19 日,北京市政府對舊城內131片危改項目作出調整,決定35片撤銷立項,66片直接組織實施,30片組織論證后實施。
2010年7月,北京舊城四區合為二區,有關部門表示:“區劃調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區改造,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這兩句話似有互相矛盾的嫌疑,難道“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區改造”,就可以“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 ”?
宣南地區是北京最早建城與建都的地方,文化積淀極其深厚,擁有大量城市早期的街巷,以及最為密集的會館建筑,那里是中國古代士人最后的家,卻在過去5年遭到大規模拆除,只是為了讓開發商搞房地產 。
皇城地區的保護,也是一大問題,一些機構仍在其中擴建。
雖然北京市在舊城內劃出了33片保護區,但它們只占舊城面積的29%,而且,以大拆建的方式,以房地產開發的方式——違反總體規劃的方式——來施行“保護”,保護區也難保不失。
北京舊城只占中心城(1085平方公里)面積的5.76%,現在已剩得不多了。再這樣拆建下去,單中心的城市結構就無力回天了。
2011年一季度北京地鐵出行人數超4億人次!如此驚人的出行規模,有多少是被城市結構逼出來的?
梁思成先生之痛苦,實為今日我們之痛苦。這種痛苦,每一個北京人都不難感受。
雖然我們不能再回過頭去實施“梁陳方案”了,但這個方案的內在精神——平衡發展城市——是值得我們去理解與繼承的,它仍有強大的現實意義。
我寧愿說,哪怕“梁陳方案”不涉及遺產問題,不涉及情感問題,它只是一個數學問題——一個在上世紀50年代就確定要發展為1000萬人口的城市,一個今天已是2000萬人口的城市,我們是把它建成單中心好,還是多中心好?哪怕根本就沒有一 個老北京存在,我們是在空地上造這么一個城,什么樣的結構才是合理的?
何況,我們分明擁有一個偉大的老北京,她是我們應該為子孫后代永續保存的寶貴遺產。
編輯:fengxiaoli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