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云南省大理州花卉工作者長達20年的不懈研究,失傳民間數百年的大理名花———龍女花,在大理漾濞野生植物馴化中心內成功繁育。目前,5000余株龍女花龍長勢喜人。
龍女花又稱上關花,屬木蘭科灌木或喬木,為珍貴的觀賞花木。產于我國西南部山區,由于濫伐森林和過度采剝樹皮,資源破壞嚴重,生境惡化,天然更新能力弱,成年植株幾近絕跡,是國家級保護瀕危珍稀植物。
龍女花樹皮有明顯的皮孔,當年生枝紫紅色。葉橢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卵形,上面沿中脈和側脈被灰黃色柔毛,下面密被銀灰色平伏長柔毛。每年春夏時季開花,花與葉同時開放、下垂、花為乳白色,其花大美麗,蕊大香清,花瓣平年開12瓣,閏年開13瓣,花瓣因年而自然增減,十分神奇,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據考證,龍女花曾栽培于三塔寺及感通寺內。史料載,明朝初,大理蕩山寺(今感通寺)高僧無極和尚送龍女花給明太祖朱元璋,馬嘶花放,轟動京城。此花一時傳為國中名花,后失傳。1956年,周恩來總理到云南省芒市與緬甸總理巴瑞商談邊界問題,經大理時曾向當時大理州政府領導詢問龍女花的下落。
為了名花再現園林,大理州花卉協會成立后,當地有關部門責成當時的花協負責人李春榮尋護此花的下落。從1992年以來,李春榮多方打探尋訪,春末夏初花開時節,幾次攀巖過箐上點蒼山尋找“龍女花”,終于在海拔3800米處的峰谷上發現了唯一的一株“龍女花”樹,拍了樹貌花容。1998年大理州花協會員采取了多種辦法,對“龍女花”樹進行嫁接、扦插、引植,未能取得成功。
近年來,大理州花協先后成立了“大理州花會協會龍女花課題研究組,”編寫了《龍女花文史資料選編》,并采用種子低溫培育法,在大理漾濞野生植物馴化中心成功育出龍女花活體標本苗5000株。經過5年的成功馴化,現已有100余株龍女花開花。
龍女花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