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重建中城市景觀設計原理的應用分析
三、城市景觀設計要素在新加坡市區重建中的應用
新加坡是一個島國,位于馬來亞半島南端,赤道以北136.8公里,總面積約646平方公里,北面由柔弗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連,南面是新加坡海峽與印尼島嶼遙遙相對。新加坡是世界知名的花園城市,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新加坡結合市區重建計劃逐步完善城市景觀系統,形成了今日具有完整城市景觀體系的一個生態良好的熱帶城市風貌。
(一)市區道路綠化系統——花園城市的綠色構架
新加坡良好的城市景觀首先得益于城市道路綠化的成果,從空中鳥瞰新加坡,映入眼簾的是綠色街道構成的城市交通網絡。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新加坡市區的主要道路均已形成林蔭大道,行道樹排列整齊,濃蔭避日,使街道成為城市中的綠色走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一是道路綠化規劃科學完整,確保道路綠地比例(城市主次干道綠帶寬度占道路總寬度的25%以上)和行道樹生長空間,為行道樹創造良好的立地生長條件;二是道路節點結合自然地形和街頭公園、綠地廣場、停車場布置,并且政府組屋底層一般架空,視線通透開敞,道路綠化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三是道路綠化植物品種多樣,色彩豐富,加之護坡、過街天橋等垂直綠化,形成了優美的立體空間景觀。
(二)城市公園和廣場——城市的客廳
新加坡公園體系由區域公園、鄰里公園和公園串聯網絡組成,規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平方米。根據城市設計的要求和人口分布的狀況,新加坡在八十年代增加海岸線、沙灘、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以創造熱帶島嶼的環境。目前,新加坡公園總面積約2560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6.4平方米,已初步形成完整的公園網絡,保持了城市生態的平衡。在城市中心區,區域公園、鄰里公園、綠地廣場布局均衡,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空間景觀,而且滿足了人們聚會、休閑、鍛煉等活動的需求,如東海岸公園、IstanaPark、WarMemorialPark等;植物園、動物園、裕廊飛禽公園等專類公園則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創造了市民喜愛的公共活動空間,豐富了市民的業余生活。
(三)圣淘沙——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杰作
圣淘沙風景旅游區是自然景觀與現代城市完美結合的一個典范作品。圣淘沙島位于新加坡南部,與新加坡本島隔海相望,歷史與文化、陽光與沙灘、休閑與冒險使其成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勝地。經過七十年代的經濟增長和市區重建取得的成果,新加坡在八十年代開始重視環境和生活素質,圣淘沙風景旅游區的規劃建設成為當時城市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目前,圣淘沙的熱帶島嶼風光已成為新加坡的一個象征,圣淘沙島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取得了豐碩的果實。首先,嚴格保護植被、大樹、沙灘等自然資源,并研究引進熱帶植物、花卉,創造富有個性的熱帶島嶼自然景觀;其次結合自然地形規劃建設旅游景點,開展多姿多彩的游憩活動,如海底世界、音樂噴泉、魚尾獅塑像、海豚表演、新加坡印象館、世界昆蟲館、西樂索炮臺等,創造了具有豐富內涵的人文景觀;同時,完善島內游覽服務設施,設置公交巴士、高架車等方便游客的交通,建設空中纜車加強圣淘沙與本島的聯系,并使游客能從空中欣賞圣淘沙風景區的秀麗景色。
(四)新加坡河舊屋保留區——歷史街區與濱水區景觀的完美結合
舊屋保留是新加坡市區重建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計劃,該項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保留歷史街區的建筑,并做到與城市發展的同步和協調。新加坡河舊屋保留區成為新加坡市區重建中舊屋保留結合濱水區景觀設計的重要項目。該段舊屋原為新加坡河碼頭、倉庫、商行及部分住宅,八十年代遷移碼頭,治理河水污染,整治沿河建筑,并沿河建設步行道,將新加坡河開辟成為游覽觀光河道,將該舊屋區改建成為飲食步行街。按規劃改造后的舊屋建筑,紅色瓦頂,錯落有致,與新加坡河對面建筑風格統一,遙相呼應,空間親切宜人。從ElginBridge或AndersonBridge望去,新加坡河蜿蜒曲折、波光粼粼,該舊屋保留區似長龍臥于河畔,背景即金融區高層建筑群,在這里,歷史的回憶、優美的環境、生活的溫馨、現代的氣息,構筑了新加坡又一標志性城市景觀。
(五)金融區高層建筑群——現代城市的標志
新加坡金融區位于城市中心區新加坡河入海口,高層建筑林立,成為新加坡現代城市的標志。金融區高層建筑相對集中布置,并與周圍不同高度的建筑相配合,形成高低起伏有流動感的景觀輪廓線。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丹下健三設計的亞洲最高的建筑之一華聯銀行大廈成為城市中心區的整體空間關系的控制點。金融區域內分布了許多小公園、林蔭道、街頭綠地。沿海區域辟有大面積的綠化空間,這使得城市內部綠化空間與海水之間形成了有機的聯系和柔和的過渡,與高層建筑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化了景觀效果。站在萊佛士海濱大道,跨越海面,看到的正是一個卓越的熱帶城市!景觀設計
二十世紀90年代,城市設計的理論和概念進入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研究領域,并逐漸被城市管理者所認識。舊城改造、綠地廣場、步行商業街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國內許多城市隨著大規模城市建設的進一步展開,城市景觀、城市空間方面的專項系統研究迫在眉睫,既需要專業理論的系統指導,也需要對完成的實踐項目進行檢討和總結。新加坡市區重建的成果證明城市設計理論對建設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我國城市城市規劃和園林綠化工作應借鑒新加坡城市建設經驗,引入城市景觀設計概念,將更多的城市早日建成環境優美的國際花園城市。
作者單位: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汪怡嘉: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
汪怡嘉女士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造園景觀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國區景觀設計副總監,致力于園林景觀規劃及設計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項目經驗來自美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及其它亞洲不同地區的項目。項目類型包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