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梁林故居是塊試金石
如果此事難以水落石出,最終不了了之,那么各地的挖掘機將更加肆無忌憚地鏟除下去,不知會有多少文物建筑毀于一旦。
“梁林故居終于被從北京的版圖上抹去,這是新的一年文化界不該發生的第一個悲劇!”聞悉梁林故居被拆除后,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民間文藝家馮驥才在他的博客中這樣寫道。
日前,就梁林故居被拆一事,馮驥才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表示:“梁林故居是塊試金石,考驗的是人們對文化遺產是否尊重和珍愛。”十七屆六中全會已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因此,“文物保護與現代化進程相矛盾”這一說法就不再成為借口,兩者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何況,梁林故居已經被列為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項目,并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拆除之舉顯然是違反了《文物保護法》。事情的本質是,明目張膽地破壞文化遺產,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
馮驥才認為,梁林故居的特殊意義還在于,梁思成被稱作老北京城的保護神,如今連他的老宅子都拆掉了,還怎敢談對其他故居和古建筑的保護。而今,拆除事件發生在首都北京,全國的眼睛都聚焦在這里,如果此事難以水落石出、最終不了了之,那么各地的挖掘機將更加肆無忌憚地鏟除下去,不知會有多少文物建筑毀于一旦。所以這一事件必須清清楚楚地解決,要對得起歷史和人民。
“在我們都高調宣稱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今天,對一生珍愛與守護中華文化的兩位文化巨人的故居還能去撒野地動手拆除,還談得上什么文化自覺和自信?”馮驥才說,梁林故居這塊試金石,實際上也檢驗出了行政部門的文化自覺與我們的期待到底還有多遠的距離。
2009年的8月,馮驥才曾考察過這座當時被社會各界關切而存亡未卜的故宅。“在那棵彎彎的石榴樹和挺拔的絨花樹簇擁的蒼老的門樓與房舍中,深切感受到兩位令人敬仰的文化先輩與我們很近——這是一種唯在故居里才能得到的感動”。
馮驥才認為,故居不僅僅是一處房產。一個為歷史做過重要貢獻的人去了,他的生命氣質、他的往事、他獨有的個人生活乃至他的精神,除去留在他做過的事情或相關的文字里,還無聲地存在于他的故居中。故居的主角是人。他留在故居的大量生活細節,有待我們去發現、感知與思考。“在巴黎北郊奧維爾的山坡上,有個不足7平方米的小房子,那就是梵高的故居。如今墻上的裂縫、銹蝕的門環、沉黯的漆墻依然如舊,卻給了我們以強烈的內心震撼。”馮驥才說,不僅如此,巴黎有很多古老街道都寫有標識,注明它的歷史以及曾經住過的名人,巴黎人以此為傲。
如今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已經不再有協調解決的可能,但切不可放棄對這一行動的當事人和相關部門的問責。“監督部門和執法部門再也不能一邊搖著腦袋說不知道,一邊為肇事者開脫了。為了文化的尊嚴,也為了遺產的安全,拆毀文物的責任一定要追問個水落石出,否則這樣踐踏文化的事一定還會發生!”
“我們在等待最后結果!”馮驥才堅定地說。
編輯:fengxiaolin
相關閱讀
吳必虎:對馮驥才批評傳統村落發展問題的不同看法
2016年11月8日,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對外公布擬納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1602座名單,加上此前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公布的第一批646處、第二批915處、第三批994處傳統村落,目前納入國家保護名錄的古村落【詳細】
馮驥才:最好的保護就是合理利用
“保護傳統村落不只是為了原住民,更是為了讓民族的后代有家可回。”今年已經74歲的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也特意來為第一期培訓班講課,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詳細】
馮驥才:仿古街是打著幌子的粗鄙化旅游產品
當前,愈來愈多的城市都頭腦發熱地想干一件事——建造一條仿古街。這不幸地應驗了20年前大規模城市改造時,我們說過的一句話:等到把真的拆光了后,就要造假的了。【詳細】
古村落數量逐年遞減 故鄉消亡鄉愁何在?
據統計,我們的傳統村落平均每年遞減7.3%,從2000年至2010年,中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10年間,90多萬個自然村消失,平均每天消亡200多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