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理性影響與當代城市景觀設計策略
6 結語
“如果把生活比做一條長河,那么由這條長河中分流出了科學和藝術這樣兩種對現實更高的感受形式和再現形式”,而這些高級意識形態的產生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日常生活,是“為了更豐富、更深入地解決日常生活的具體問題”。公共藝術與
“走向生活的技術”作為實踐策略探討了一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但拯救的力量不僅僅來自外力,更應源于自身,因為技術理性的終極惡果正是導致人的異化。科學與社會的發展進程告訴人們,技術理性是伴隨著現代性過程同時進行的,時而“幫攜”,時而“阻隔”,不離不棄,亦同如影隨形般的城市景觀,對技術理性不當影響視而不見與對失范的城市景觀熟視無睹同樣是令人擔憂的。傳媒的不當宣傳、政府的錯誤引導、設計師文化責任與意識的不足、公共參與及景觀批判的缺失都會使剛剛欣喜于獲得“景觀''的人們忘卻了美好景觀的真面目,那絕不是''氣派''所能夠指稱的。或許,拷問慵懶的思維狀態才是理論探索的真正目標,因為,城市景觀其實本可以更好!
參考文獻:
[1] 李林.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鄭東新區邁向五年成規模[OL].http:// www.hnsc.com.cn/news/2006/11704/133958.htm
[2] 曹海東.河南宜陽造城運動.南方周末[N].2006-12-21,
[31 劉易斯·芒福德著,宋峻嶺,倪文彥譯.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杜,2005:16.
[4Ⅱ5]高亮華.人文主義視野中的技術I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8,158.
[61 FROMM E.The revolution Of hope: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州.New York:Happer&Row,1968:1.
[71崔曉林.“形象工程”之癢[O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3/16336/1442236.html
[81 郝同前.“形象工程”變“撂荒廣場”.廉政燎望[J].2006(3):2.
[9]NEWTON N.Design On the Land[M).Mass:Belknap Press,1971:.XXI.
[lO]唐軍.追問百年——西方景觀建筑學的價值批判[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90.
[11]張文英.對城市居住區環境設計現狀的反思[J].中國園林.2005(1):62.
[12]MARCUSE H.An essay On liberation[M].Boston,MA:BeaconPress,1969:31.
[13]吳家驊著,葉南譯.景現形態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3.,
[14]約翰.O.西蒙茨著,俞孔堅譯,王志芳,孫鵬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392.
[15][16]劉易斯·芒福德著,宋峻嶺,倪文彥譯.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582,586.
[17] I·L·麥克哈格著,芮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266.
[18]帕垂克·米勒著,王敏,劉濱誼編譯.為了健康生活的設計——美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新趨勢[J].中國園林.2005(6):54-58.
[19]健康促進學校中程計劃事前規劃之工作計劃-2005-2008健康促進學校行動方案[OLl.http://www.aidssex.org/aidssex/pdf/001·pdf
作者簡介:方程,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景觀系,博士生。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