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老街區:走過昨天,走向明天(圖)
【現在進行時】
老街區有了“紫線護身”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市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定,在老城區內,月湖、伏跗室永壽街、天主教堂外馬路、鼓樓公園路、郡廟天封塔5處被劃定為歷史文化 街區。然而,在隨后的日子里,它們中的很大部分由于“建設性破壞”而變得面目全非:鼓樓街區只剩了一座鐘鼓樓,外加一堆仿古建筑;郡廟街區里,城隍廟周邊 的民居拆了,原有韻味難覓;月湖東岸工程的實施讓原本充滿人文色彩的傳統街巷成了回憶,民居建筑只剩下原有的十分之一;外馬路街區雖然保留了原有風貌,但 大量舊建筑已改頭換面。業內人士說,原本的5處歷史文化街區總占地面積約125公頃,至今保存下來的不到40%。
2002年下半年起,市文保所組織人員對老城區內的最后一批老街區進行調研,它們被稱作甬城“最后的遺存”。文物部門經過價值認定后建議將它們補充確認為新的歷史街區。
逝去的已無可挽回,惟有更加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今年4月,一份《寧波市城市紫線規劃》出現在寧波市民面前,這是寧波首次對城市作出紫線規劃,旨在加強對城市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規定今后在紫線規劃內均不得亂拆亂建。
8個歷史街區從此有了“紫線護身”。
月湖歷史街區:這個街區的總體保護目標是以天一閣為龍頭,嚴格保護月湖現有的水面及湖畔傳統風貌,保護“四島”及環湖景觀。重點保護建筑輪廓線和高墻深巷青瓦灰墻的傳統風貌。
鼓樓公園路歷史街區:主要保護唐子城輪廓和歷史格局,提示寧波城建的歷史。結合永豐庫遺址的保護工作,建成具有明清建筑風貌的文化商業街。
郡廟天封塔歷史街區:這里以郡廟、天封塔為中心,反映民間娛樂、民俗風情、傳統商業文化為主的文化商業步行街和旅游點。
天主教堂外馬路歷史街區:保護街區內的文物建筑和保留建筑,文物建筑商業開發應適度,防止過度使用;文物建筑的外部裝修和內部裝修應有可逆性。
秀水街歷史街區:保存該街區傳統居住區的風貌。以吳宅為主體,重點保護現存的傳統民居,疏解人口,拆遷或改造后期搭建不協調的建筑物。
伏跗室永壽街歷史街區:這里要保護典型的住宅和其他建筑,保護現狀道路格局和高墻深巷的傳統風貌,成為寧波明清官宦住宅建筑集中的傳統風貌區。
郁家巷歷史街區:將保護以盛氏花廳為核心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保護白水巷、帶河巷高墻深巷的傳統風貌,成為反映寧波明清住宅建筑風貌的歷史街區。
南塘河歷史街區:這里以南塘河東岸的袁氏故居為主體,重點突出南塘河入城水系沿岸典型的一河一街的江南水鄉景觀,成為體現寧波江南水鄉城市特征的歷史街區。
位于江北的德祥巷
編輯:fengxiaoli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