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再現“大躍進”
“在歷史街區整治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過度追求街區的土地價值和商業潛力,憑空改變功能,盲目提升業態,改居住區為酒吧餐飲,改一般商業街為精品街,遷離了原來的居民和商戶,重新招商,完全改變了街區的人文環境。且不說主觀地改變業態,成功與否有很大變數,即使店鋪開張,也是丟掉了真實自然的生活,丟掉了地方特色與文化傳承。這樣的街區再也不是人們心中的向往之地。
“還有許多地方把歷史文化街區人口密度高視作保護的主要障礙,大量外遷人口,甚至提出人房分離,最終只留下了物質軀殼,拋棄了文化命脈。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文化傳承是一項重要內容,涉及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保護,也就是說要保護這里的人文環境。所以,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不能只保護其有形的物質環境而忽視了無形的人文環境。對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過程中的人口疏散問題要有全面的權衡,人口疏散對于保護物質環境可能是有益的,但同時也可能會丟掉人文環境的承載主體,造成文化傳承的斷裂。”
雖說有了專項保護資金,但如何保護,仍然是一個很大問題。從云南麗江古城保護可看出,保護往往成了破壞的代名詞,大量的新建建筑不僅不倫不類,也破壞了原來古城的生活形態。文化街區應注重保護而不是修建。正如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城市規劃專家朱自煊所言,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盡量以修繕為主,就像還能保留下來的牙齒一樣,可以修補就不能將它拔掉,哪怕再鑲一顆金牙,也無法達到原來的效果。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應盡量保持建筑的原真性。
朱自煊教授還強調,歷史文化街區的修復,應以保護為前提條件,進行小規模、小尺度整治,不準大拆大建,更不許拆舊建新、拆真造假,否則會將歷史文化街區的本質毀掉。可采取政府主導、居民參與、市場運作、專業指導的方法來進行具體操作。政府是歷史文化街區全局利益的最主要代表,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具體保護工作起到統籌調控和引導的作用;居民本身就是歷史文化街區的一部分,改善街區生活條件是為居民,文化傳承要依靠居民,原住民與歷史街區密不可分,應加強原住居民的參與性,提高居民的保護意識;要有固定的保護隊伍進行運作,如管理隊伍、宣傳隊伍等;要有街區保護的相關專業人士來對街區整體風貌和具體歷史建筑進行鑒定和指導,逐步整治,漸進改善,逐步納入正常的保護軌道。
另外,保持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力狀態也至關重要。過去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不好,除資金困難外,主要是由于缺乏活力,致使街區被慢慢淘汰。而部分商業街雖已具有較旺盛的街區活力,卻還不滿足,還要“做大做強”,于是大肆拆遷仿古,反倒使街區的歷史風貌逐漸消失。所以,在整治利用時應注意把握好度,一旦過度就會喧賓奪主。純居住區不一定要進行旅游開發,改善百
姓生活環境,保持街區整體風貌的協調統一,使百姓安居樂業,使街區與民眾生活真正地融合起來,也就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了。
叫停“仿古一條街”
歷史文化街區應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有一定規模的區域。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文化遺產保護面臨挑戰,城市傳統街巷肌理被打破,千城一面,仿古街區建設泛濫。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曾公開表示,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不要再搞仿古一條街,這不是文化城市建設的方向。
被國家文物局否定的云岡石窟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含一條“再現北魏街景”的仿古街。因為現存北魏建筑所剩無幾,設計方從北宋《清明上河圖》中截取了一段,復制到仿古街上。項目書上說的木質建筑,修起來卻是水泥框架。仿古街都說要“修舊如舊,仿古像古”,但不倫不類的仿古街在全國并不罕見。
河南開封市中心最大的一條仿古街開封御街,是北宋時城內中心大道,如今街口佇立著兩名騎象武士,讓許多游客不解。“他們為什么要騎大象,這里不是中原嗎?”遼寧興城南街的“明代一條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商業街。店鋪是仿古水泥磚瓦房,高音喇叭推銷各式商品,街上摩托車亂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襄樊的襄城北街,長860米,為全國仿古街之最。現在,廣告牌遮蔽了仿古門窗,玻璃幕墻取代了仿古門廊,服裝、卡拉OK和燒烤店搶占了街面。
8年前,廣東省佛山古鎮松風路仿古商業街作為當地舊城改造重點工程完成后,成為當地的主要商業網點之一,孰料8年以后,這一仿古街再次被納入佛山古鎮拆遷范圍。佛山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對此的解釋是,佛山古鎮的規劃原則是保護古建筑,而仿古街既不是嶺南建筑風格,也不是古建筑,這就是拆除它的原因。根據當地的古鎮規劃,當地今后將建成五大歷史文化街區,以“恢復原有風貌”即恢復嶺南特色的古韻,但這說到底仍然是一次“仿古”。
上海的仿古商業街也為數不少,如素有“小上海”之稱的原南匯周浦鎮仿明清一條街,城門八字外開,街內檐角飛翹,頗有置身于市區城隍廟之感,然而街道兩邊大多是現代餐飲、店鋪等,仿古的“外衣”下,其內在一如既往地“現代”。
在單霽翔看來,所有仿古街區的建設,無論是仿唐一條街、仿宋一條街、仿明一條街,都不是今天的文化城市建設的方向,今天好多城市都說它們當年的城市比平遙美,比平遙還漂亮,然而最終成為世界遺產的卻是平遙古城。分析仿古商業建筑的背景,其實是伴隨著上世紀末以來的崇洋求奇之外的文化復興,畢竟,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傳統建筑文化有著其獨特魅力。但問題是,國內的仿古商業建筑形式基本上仍停留在具象的模仿之上,簡單地將古代建筑元素附加于現代建筑形式之上,忽略了與商業功能的結合,更無奈的是,很多仿古商業建筑其實是以犧牲當地原生態歷史文化為代價的。
南京秦淮河畔的“老城南”,是南京的根。經過持續多年的拆除,“老城南”目前僅余最后的碎片,保護區不少建筑這幾年遭到大面積拆除,當地聲稱推行“鑲牙式保護”,即只保留個別古建筑,而大量拆除所謂“沒有保留價值”的房屋,用于商業開發,興建仿古建筑。
朱自煊教授表示,真正高檔的旅游是帶有人文情懷的,是文化的旅游,而很多地方壞就壞在本末倒置,把真正有內涵的東西搞掉,來造仿古的。從1989年開始全國做了2000多個所謂人工景點、主題公園,百分之八九十已經垮掉了。
“總之,歷史文化街區最重要的保護目的是將歷史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傳下去,不能讓其丟失。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有所創新,使創新的文化符合歷史街區的發展特點,有助于推動歷史街區的進一步保護;結合街區實際情況,區別對待,避
免“仿古一條街”、“街區風貌雷同”的情況出現;改善街區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使街區整體風貌和內部現代設施相協調,保證歷史街區發展的有序性,促進歷史文化街區與社會、社區及生態的和諧發展。”
編輯:fengxiaoli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