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吳良鏞:傾其一生構建“人居環境”
中共中央、國務院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建筑與城鄉規劃學家、新中國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吳良鏞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吳良鏞,建筑與城鄉規劃學家、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為梁思成事業的繼承者,現年90歲的吳良鏞傾其一生都在宏觀視野探索中國建筑的現代化之路。
吳良鏞1922年生于南京。1944年在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畢業,1946年起協助梁思成創辦清華大學建筑系。
1948年留學美國匡溪藝術建筑與城市設計系,獲碩士學位。1950年毅然沖破阻撓從美國歸來在清華任教。他用畢生精力尋求有中國特色的建筑道路,為把中國建筑學推向世界、贏得國際聲譽,對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特別重大的貢獻。
在學科建設上,吳良鏞提出廣義建筑學和人居環境學,豐富和拓展了傳統的建筑與城市規劃等學科理論,引起了該學科和相關學科領域的突破性發展。
在實踐中,從建筑設計到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從城市規劃到區域研究,均取得開創性的成果,對國家的多項關鍵決策起到重要的咨詢和顧問作用。
1952年起,吳良鏞歷任清華大學建筑系副系主任、主任。在5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吳良鏞堅信城市規劃和建筑學是致用之學,他不僅致力于理論的研究,并不遺余力地利用各種條件投入實踐,努力解決中國城鄉建設的實際問題,取得了許多顯著的成就。
他從1950年代起擔任北京市都市規劃委員會的顧問、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委員會委員、以及其它若干城市的規劃建設顧問。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余震未停時他就作為最早一批專家參加重建規劃。
改革開放后,積極參與北京、上海、深圳、桂林、蘇州等城市規劃設計的論證和專題研究。他主持的北京亞運會建筑的規劃設計研究,提出"以集中為主,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模式被付諸實施,節約了大量財力。
1988年,在北京市支持下,吳良鏞主持了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改造規劃。1992年,菊兒胡同試點獲世界人居獎。
1989年,吳良鏞把數十年在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心得,寫成了15萬字的專著——《廣義建筑學》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現代建筑學系統性理論著作,是他對建筑學進行廣義的理性探討和觀念更新的研究成果。
吳良鏞從1992年起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點項目“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建筑環境的保護與發展研究”,被評為到達國際領先水平,研究報告提出的要重視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與建議得到決策部門的重視。
1994-1996年,吳良鏞進行長江三峽人居環境建設研究,提出三峽工程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而且是三峽地區產業和經濟結構的一次大調整和大發展;是一次特殊形態的城鎮化過程;也是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工程和庫區120萬移民的一項特大安居工程;并指出了三峽自然風景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任務的嚴峻性。這項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國工程院1997年版《中國科學技術前沿》。
作為中國“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創始人,吳良鏞認為,當今科學的發展需要“大科學”,人居環境包括建筑、城鎮、區域等,是一個“復雜巨系統”。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面對錯綜復雜的自然與社會問題,需要借助復雜性科學的方法論,通過多學科的交叉從整體上予以探索和解決。
他創立的人居環境科學得到國際學術界廣泛認可。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建筑師大會上,他負責起草了《北京憲章》,引導建筑師全方位地認識人居環境的方法論,而不是局限在狹隘的技術——美學范圍內;植根于地方文化與社會、直至覆蓋心理范疇的多層次的技術體系;將美術、手工藝以及工業設計與建筑師的工作結合起來……
進入新世紀,他發表了著述《人居環境科學導論》,提出以建筑、園林、城市規劃為核心學科,把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社會、經濟、工程技術等角度,較為全面、系統、綜合地加以研究,集中體現了整體、統籌的思想。
吳良鏞先后獲聯合國世界人居獎、陳嘉庚科學獎等重要大獎。主持京津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北京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等多項重大工程和科研課題。出版著作28部,發表學術文章200多篇。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吳良鏞院士:城鄉規劃不能“重城輕鄉”
中國城鄉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長期存在的“重城輕鄉”思想不容忽視。中國科學院院士吳良鏞認為,城鄉規劃面臨巨大挑戰,不能“重城輕鄉”。【詳細】
建筑學界緬懷著名建筑師毛梓堯
很多人不知道毛梓堯是誰,但由他主持和參與設計的北京展覽館、人民大會堂、空軍總醫院、遼沈戰役紀念館、中國歷史美術陳列館等則可說是盡人皆知。他是一個從學徒做起,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建筑大師。同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時齡說:毛梓堯的經歷“代表了一部分中國建筑師的成長歷程”。 【詳細】
吳良鏞:城市病致人口外溢 大北京規劃助力廊坊
2013年9月12日,吳良鏞主持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三期報告》(下稱“三期報告”)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黃艷等官員和一批專家到場,一起會診京津冀區域發展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