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區長壽路的雕塑與綠化設計
一個漂亮的城市,構成其美應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建筑、雕塑和綠化。而城市雕塑則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美化的點睛之筆。在提倡城市與自然共存,大力發展生態園林的今天,雕塑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方式,與城市綠化有機地結合,能相得益彰。
位于上海市普陀區繁華地段的長壽路,是一條百年老路。1997年普陀區政府投入13億,對這3.14公里長的長壽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其中作為重要一環的道路環境綠化經多方論證定位為雕塑一條街。這一定位能提高長壽路地區的文化品位。
雕塑的選址
一是對環境整體效果進行分析。也就是說雕塑的選點布局在定形、定態、定氣勢上都應追求整體環境的價值,確定用地大小、形狀、視點距離和空間背景,還應具有良好的透視角度,以人眼視界為范圍,從中、遠距離來觀賞雕塑的總體輪廓和形象,求其完美的大效果。
二是以人作為對象,研究人們心理上的反應,對預定空間特征進行分析。有的空間環境會使人產生緊張、不穩定和不安全感,如長壽路上交通十分擁擠的十字路口、人行天橋分割空間的地段、人流擁擠的窄人行道等。選擇優美的空間環境,立足于意境的追求,從人的視覺、知覺心理上考慮要達到所希望的空間氣氛,才有意義。
三是從雕塑景觀的性質來剖析周圍的空間環境。雕塑要與周圍環境進行對話,在材料、色彩、造型、位置、尺度、體量細部、視面等方面通過空間分割、序列、軸點、掩蔽等手法參與環境景觀的表現。
雕塑的類型與名稱
長壽路雕塑一條街包括:安遠路至江寧路道路中間綠島牛設置的8座雕塑和1組水景,雕塑名稱依次是日月、飛速、普天同慶、水琴、年年有余、團團圓圓、向往、長壽,水景的收尾處還有一組可愛的鴨子雕塑;膠州路燎原影都旁綠地中有主題雕塑家;西康路至陜西北路長壽公園有主題雕塑綠島小夜曲與幾組小品雕塑。
雕塑的分類
第一類是主題雕塑。一條道路、一座公園、一個廣場、一幢建筑都有一個主題,一切元素都應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主題雕塑也就是它所反映的思想與這個主題相吻合,成為點睛之筆。如長壽、綠島小夜曲等。
第二類是城市象征雕塑一一雕塑的空間構成與造型往往代表某種抽象的詞匯,象征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表達人們美好的愿望,達到鞭策人們奮發進取、勇往直前和展現城市風貌的作用。如飛速、年年有余、團團圓圓等。
第三類是人物小品雕塑一一這些雕塑以人的日常生活為題材,雖是一種純藝術的裝飾,但對美化城市也會產生充滿生活情趣的效果。如以鴨子、老人、孩子造型的小品雕塑。
雕塑在綠化中的地位
一件雕塑作品原本是獨立的,自身就具有完整的審美法則,但當它被擺放到綠化中時,雕塑就由一個獨立體成為了總體的一部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它原先的法則,而產生了新的效果。雕塑在整體中所處的地位是形成的新景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地位有以下兩種:
主導地位:在景觀中占主導地位的雕塑往往具有重大的主題思想和深遠的教育意義,毫無疑問地成為主角,其他景觀元素都為它服務。如綠島小夜曲是長壽公園中心廣場景觀的主角,從它所處廣場的中心位置就能確定,而水池、噴泉、綠化、廣場地坪等都完美地配合,在普陀春潮的中央綠島上飄蕩著美妙的樂曲。
輔助地位:雕塑也是造景的手段之一,與其他元素諸如綠化、建筑、地坪等形成對景、障景、框景和借景等。如雕塑向往就與建筑產生了這樣的關系:一個天真可愛的小男孩站在綠地中,望著名為世界兒童廣場的大樓,令人遐想,更點出雕塑的主題一一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綠化對雕塑藝術表現的作用
對主題雕塑起到襯托的作用一一突出重點。如名為長壽的雕塑是長壽路雕塑.一條街的主題雕塑,綠化種植從江寧路開始就是大面積色塊的對比,直至雕塑前,這樣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人們的視線,產生了引導、鋪墊的效果;高大的銀杏作為背景,映襯出雕塑的造型之美。又如長壽公園的中心雕塑是綠島小夜曲,綠化則以它為中心,由低至高,層層擴展,并采用規則式的形式,造成人感官上的空間中心,強調了雕塑的位置感。
對城市象征雕塑起到對比烘托的作用一一對立統一。城市象征雕塑一般選用的材質都是有金屬光亮或色彩鮮艷的,形狀也大都為幾何簡單元素的疊加,與綠化的自然之色形會產生某種不協調,但也正是這種不協調,若把握得當,反而增加了彼此的藝術感染力,達到一種震撼的效果。達到這種效果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在雕塑的周圍留出一定面積的地坪或草坪,使其在雕塑與綠化之間起到一種材質、層次、色彩上的過渡;適當地把植物修剪成幾何形狀,使物體的空間感得到統一。
對人物雕塑起到穩定均衡的作用一一相輔相成。人物雕塑有其本身的優勢:貼近生活,更符合尋常百姓的審美觀,因此它比其他雕塑更能給予人們親切感,與綠化植物充滿活力、傳達給人們生命的信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里沒有孰重孰輕,均完美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長壽路的環境綠化是上海市中心城區道路綠化一種新的嘗試與創新。在設計理念上把美化城市的兩大要素。一一雕塑與綠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景觀效果,同時彌補了長壽路道路中間綠島與機非隔離綠帶相對較窄等先天不足的客觀條件。
雕塑本是一種藝術形式,雖然理解它需要人們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但同時它也能起到陶冶人們情操的作用,把它平民化、生活化后,巧妙地與綠化、環境相結合,從而賦予綠化新的內涵,增加了綠化功能的附加值,迎合了人們的需要。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雕塑與涂鴉 哈瓦那城市之魂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游覽,總會不經意間就遇見一座雕塑,或者一處涂鴉。這些立意新穎,給人帶來強烈視覺沖擊的雕塑作品和涂鴉,代表著古巴的現代精神,是城市之魂。【詳細】
充滿藝術氣息的花園:帶有雕塑感的石頭
即使是一塊石頭也能象一眼噴泉或者一條座椅一樣展現出美,讓你的花園富有情趣。置石讓人們想到日本的園林和古代的河床,賦予藝術性的使用石頭也能使花園質地豐富【詳細】
簡直違反常理的不可思議雕塑
藝術有的時候總是超越人們的想象的,他們的作品不僅僅代表著美,還有創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