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四代身份證移交館藏
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古樹名木人人愛護”搪瓷鐵牌,到分別于1983年以后、2004-2005年使用的標注樹木基本資料的搪瓷鐵牌、鋁制烤漆標識牌,再到仿古書簡式的有機玻璃標識牌……截至上月初,市區古樹名木已全部掛上第4代新“身份證”。近日,古樹名木四代“身份證”,共計566塊,由市綠化管理站正式移交蘇州園林檔案館,填補了蘇州園林綠化實物檔案的空白。
根據最新普查結果,蘇州古城區現存古樹名木1002棵,根據《蘇州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的等級規定,樹齡3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203株,100-300年之間的二級古樹799株,分別占20%和80%,主要有楓香、銀杏、柏樹、桂花、香樟以及黃楊等。其中,分布在企事業單位、風景園林、居民小區的分別有464株、350株和188株。從普查情況看,城區絕大數古樹名木得到了較好的保護,但少數樹木因自然災害、生長環境較差、管理養護不到位或人為破壞等原因,保護情況不容樂觀。
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的市園林管理局對全市古樹名木進行了初步調查登記,1983-2005年期間,又多次進行了全面的普查認定,并進行了拍照、登記和建檔,為古樹名木掛上了“身份證”。
蘇州園林檔案館負責人包蘭告訴記者,此次館藏的566塊標識牌,使用時間從上世紀70年代末持續到2011年,時間跨度二十多年,標識內容、制作材質以及掛牌方式逐步演變,“古樹名木是城市生態‘活名片’,這些體現不同時代特征的標識牌,是頗具特色的園林綠化實物檔案,從一個側面見證了蘇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發展軌跡。”
市園林和綠化監察所執法科徐德良科長說,截至上月初,市區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已全部掛上新的第4代“身份證”,有機玻璃材質、仿古書簡式,用雙層淺黃色尼龍線串起,長30厘米、寬18厘米、厚0.4厘米,統一綠底白字,上下有兩條淡黃色飾邊。他告訴記者,“最大的特點是,每塊標識牌都配有4只鋼絲拉環,用彈簧將牌子固定在樹桿上,有一定的伸縮空間,與傳統的鐵釘相比,對樹木的傷害最小,對它的生長更有利。”
昨天,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信息處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市園林綠化、市規劃等部門運用電子地圖(GIS)、衛星定位(GPS)、遙感(RS)等先進技術,共同開發的“數字園林”系統,將在本月底前完成數據更新并正式投入使用,對古樹名木、古典園林、風景名勝區等進行嚴格的監管。
編輯:vivian
相關閱讀
園林與書法的精神會通
陳國中先生是當代有影響的書法家,他是蘇州人。在歷史上,尤其是元代以來,蘇州是引領中國藝術風尚的地方,在書法方面同樣如此,像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寵、唐寅、陳白陽等,都是名稱一時的書法大家。【詳細】
108座蘇州園林實行掛牌保護
7日下午,第四批《蘇州園林名錄》正式公布,隨著端本園、全晉會館、墨客園等18座園林入選,蘇州園林總數達到108座,蘇州由【詳細】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7月起施行
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提升歷史文化傳承能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山東省日前公布了《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共29條,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