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15種野生樹PK進城
給野生樹種留“家譜”
為了摸清青島市樹木家族的現狀,挖掘和利用青島鄉土樹種資源,今年我市啟動林木種質資源調查。這也是繼1982年全市首次林木良種資源調查后,青島市第二次大規模的樹種資源調查。“我們這次摸底調查,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全面了解青島樹木的種植情況,并將這些情況形成全市樹種種質資源編目。”戴月欣介紹,本次調查注重新物種、珍稀瀕危物種的新發現,古樹名木的調查也其中重要內容。據悉,去年本市已經完成了古樹名木的外圍調查工作,在已有的1244株古木基礎上新發現古木300多株。
這次樹木種類大調查將全市范圍內開展,區市調查隊伍由林業局從事林木種苗工作的人員組成。按照統一部署,自春季開始,調查者們將深入野外,開始外業調查,重點抓住春季花期和秋季果期這兩個季節。根據要求,戶外調查時,林業工作者要給每種樹木“留影”,拍下它的生存環境以及葉、花、果實等突出種質特性的細部特征,同時按樹種采集種質資源標本。
每日在野外的調查工作結束后,要當天進行整理,完善調查表格,并拷貝當天的照片,整理標本。調查結束后,這些數據材料將被錄入數據庫,并結合其他可靠的文獻記載形成全市樹種種質資源編目,在這本編制成的全市樹種種質資源編目里,將詳細記錄樹種的名稱、特征、分布,并有詳實的圖片資料。
取種培育5年成小樹
據了解,在這次林木種質資源調查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發現一些適合用于林業栽種和城市綠化的珍稀樹種。“鄉土樹種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資源,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抗逆性,極高的觀賞價值和園林綠化應用價值,用于園林綠化可以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效果,可以有效避免當前許多地方綠化效果雷同的現象,是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的綠化樹種。如今,城市綠化中缺乏鄉土樹種成了一個顯著的問題。”戴月欣感慨地說:“這些已經在青島生長了千百年的樹木已經完全適應了青島的氣候環境,只要加以專業的“馴化”和培育,就能成為很好的行道樹選擇。”
記者了解到,最近一兩年,島城的林業部門已經啟動了相關的野外珍稀鄉土樹種保護和馴化工作。其中,利用嶗山的資源,開展鄉土樹種研究,將山櫻、映山紅、花楸、三椏烏藥、櫸樹、紫椴、赤松做為珍稀樹種保護起來,并進行了珍稀樹種培育基地建設定向撫育花楸、櫸樹、紫椴、三椏烏藥、赤松的等鄉土樹種。嶗山風景區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已經利用這些鄉土樹種在嶗山風景區里進行了林相改造,如利用花楸等樹種在巨峰景區大力開展風景林改造,達到增色、增景、增綠的效果。據介紹,培育野生樹種大多采用取種方式,栽種5年后能成長胸徑五六厘米的小樹,用于城市綠化。
鄉土樹有望上街頭
去年,青島市進行過青島市園林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調查顯示我市園林植物中有木本植物306種,在全國處于中上流。此外,青島市擁有淡竹等竹類12種,擁有草本植物100余種。雖然島城園林植物品種不少,但是推廣率和普及率不高。很多品種只是少量地聚集在中山公園等一些區域里。還有一些只是引種來了,沒有做好后續繁育工作。后期,島城還需要大力發展鄉土樹種。
經過長年累月的自然選擇,能夠自然生存下來的樹種肯定是適合本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八大關里的樸樹特別漂亮,而櫸樹非常耐海風,還有楸樹,長得都不算慢,很適宜在一些路段作為行道樹推廣。僅在嶗山內,青島就有鄉土樹種上百種,八大關內的青島植物也是非常豐富,但是它們為什么沒有走上街頭呢?鄉土樹種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苗源稀缺。例如樸樹和櫸樹的苗種在青島的繁育一直沒能形成氣候,找不到充足的苗源,就是有心去推廣也很難。
其次,那些剛剛從深山中走出來的樹種觀賞價值很難在短期內體現。從鄉土樹種的引種馴化來說。由于引種馴化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要花費較多的精力,還需要相應的財力支持。因此,鄉土樹種的引種馴化工作并不盡如人意。再次,從鄉土樹種的市場推廣來說,鄉土樹種經過引種馴化之后進入市場,是需要做好相應的推廣應用工作,否則還是不會有人識其“廬山真面目”。
鄉土樹種的“用武之地”
一、郊區的生態林,尤其是大型片林。
綠化造林,市區強調景觀效果;郊區則可遵循“近自然”法則,突出生態功能,營造城市“綠肺”,選擇鄉土樹種,即當地自然植被中喬、灌木等種類,構筑結構完整的穩定自然群落,體現生態的多樣性。
二、城市行道樹。
一些外來樹種,如北美紅楓,法國的花葉燈臺樹,所以被引入青島,主要在于其較高的觀賞價值。其實,鄉土樹種也不乏觀賞性,如櫸樹,不僅抗性強,樹形也漂亮,還有銀杏,不僅許多住宅小區愛種,它還被選作城市行道樹樹種。
三、垃圾堆棄地、大型工業區、高架屋頂綠化等。
自生自長的鄉土樹種,耐風耐寒,在陽光缺乏的環境下也能頑強生長,多種類鄉土樹種組合,抗病蟲害和自然災害能力強,無需長期的人工管理,讓人們省心省力綠化。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