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行道樹高調回青島 多條法桐街將誕生
法桐是青島這座城市最早的行道樹,它和青島的歐式建筑一樣,記載著青島發(fā)展的歷史,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近幾年來,隨著城市的改造和對行道樹多樣化的追求,一些道路上的法桐被其他樹種所置換,青島的“法桐一條街”越來越少。這讓很多市民唏噓不已,很是惋惜。
記者從青島市城市園林局獲悉,在今年城區(qū)綠化中再次將法桐列入重點栽種樹種,將大量使用。這就意味著島城街頭的“法桐一條街”將多起來。
“法桐一條街”曾是一景
曾經參與過青島市行道樹調查的園林專家介紹,1901年,德國人從歐洲引進了懸鈴木(法桐),它是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樹種。作為一種行道樹,法桐具有樹冠大、遮陰性好的特點。我市早期栽植的“祖母級”懸鈴木多在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qū)院內。現在,青島的老街,凡是以懸鈴木為行道樹的,都是老青島的“市中心”。
據統(tǒng)計,青島市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梧桐共有25棵,全部為國家三級保護古樹。25棵法桐中,有19棵位于海大魚山校區(qū),2棵位于岞山路,2棵位于牟平路,2棵位于延安一路。法桐曾經一度占據了青島的老市中心。后來,法桐就成為我市主要的行道樹,遍布大街小巷。
“法桐是青島這座城市最早的行道樹,它和青島的歐式建筑一樣,記載著青島發(fā)展的歷史,承載這座城市的記憶。”島城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吳新元感慨地對記者說。
目前,在延安一路、萊陽路、大學路等老城區(qū)的道路上,法桐依然是主要的行道樹。
其它樹種逐年替代法桐
但近幾年來,隨著城市的改造和對行道樹多樣化的追求,一些道路上的法桐被其他樹種所置換,青島的“法桐一條街”越來越少。目前,貴州路、閩江路、山東路、汕頭路等十余條道路將法桐遷移,補植了其他樹種,德國風情街在改造時,也移走了不少法桐。
“說實話,法桐在行道樹栽種中已經很少使用了。”一位園林業(yè)內人士向記者介紹,為了迅速地達到綠化效果,最近幾年,城區(qū)綠化比較傾向于引種色彩豐富的外來樹種,這些新來的樹種往往讓人眼前一亮,更會增加城區(qū)綠化的豐富度。而長久存在的法桐因為是“老面孔”則失去了競爭力。“這兩年除了補種之外,幾乎就沒有大規(guī)模地新栽種過法桐。”這位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說:“這幾年,法桐一條街是只減不增,逐漸淡出行道樹的行列了。”
重新列入行道樹種庫
近日,記者從市城市園林局獲悉,在今年城區(qū)植樹增綠大行動中,將盡量不使用外地樹種,目前已選出30個鄉(xiāng)土樹種。“祖師級”的行道樹法桐就位列其中。園林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就意味著在沉寂了幾年之后,今年的行道樹栽種上法桐將再次被大量使用。”
“時間證明,法桐是非常適合青島的優(yōu)良行道樹。”市城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法桐是世界公認的優(yōu)秀園林樹種,綠化成本低、生命力強、抗塵隔噪、生長速度快。而且,法桐樹冠大、樹葉大,成蔭效果特好。只要因地制宜栽種合適,就會產生好的效果。
據了解,今年道路綠化中將加大法桐的栽種量,除了補種之外,還將計劃地新栽種一些大規(guī)格的法桐,讓“法桐一條街”多起來。
如何消除“毛毛雨”
雖然法桐的回歸讓很多園林業(yè)內人士和市民叫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市民提出了異議。“法桐好是好,但就是飛絮太讓人煩了。”家住沂水路的孫敏對記者說,她每到春秋季,就會出現眼睛干癢、鼻子過敏現象,她認為法桐帶來的“毛毛雨”是罪魁禍首。市民蔡先生也對記者說,不少道路栽種了法桐,掉落一地的毛毛不好打掃,也是對環(huán)境的污染。
對此,園林專家表示,百姓眼中可惡的“毛毛雨”,實際上是法桐結球期的產物,近年來園林工作者采用扦插、修剪等多種方式培育出新的法桐品種,結球率是原有的普通法桐的20%。因此,飛絮的問題是逐年減輕的。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六月,青島人免費的五大城市景點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將于6月9-10日在青島舉辦,這是今年我國重大的外交活動。為配合活動的舉辦,5月29日晚間,青島有關部門發(fā)布消息稱,為提高市民的幸福感,給青島市民旅游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和實惠,充分體驗新時代、新旅游帶【詳細】
青島今年已建成71處小微綠地
今年,山東省青島市全市將建設234處小微綠地,目前已建設完成71處。街道綠化完成136處,計劃整治136處,在改善提升城市環(huán)境品質的同時,切實做到【詳細】
國際城市設計巡展5日青島啟幕
作為市北區(qū)2017德國文化周活動的重要板塊之一,由青島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會聯合青島市規(guī)劃局、青島市中德交流合作協會引進青島的國際城市設計巡展于今日隆重開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