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打造“東湖西?!敝行某鞘袑?湖環繞
在加快東大門建設中,渭南將大幅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率,并在中心城市周圍建設6個人工湖泊,改善生態環境,打造綠色渭南、關中水鄉。把華山建設成世界一流精品景區,打造國際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國高效生態農業基地,增加人民收入,全力建設綠色生態田園式的美麗東大門。
打造綠色渭南關中水鄉
渭南位于關中平原東部,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黃河、渭河、洛河哺育了秦東兒女,渭南將有效利用自然資源致力打造綠色渭南、關中水鄉。
渭南將依托境內的山體、河流、干渠等生態空間,形成以“一山(秦嶺)、一塬(渭北臺塬)、三河(黃河、渭河、洛河)為主體的生態網絡構架,加快黃河、渭河、洛河及秦嶺北麓、渭北丘陵溝壑區五大生態區建設;實施還山綠化、還灘育林工程,大力實施城市森林化、城鎮園林化、鄉村綠蔭化等八大林業生態工程,大幅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率,營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景觀。
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大栽楊柳槐,廣種經濟林,加快推進農村改廁、改灶、改水和通路、通電、通氣,以及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綠色屏障,打造生態田園城市。
渭河全境治理,加快建設二華夾槽蓄滯洪區,建成濱河生態走廊。把渭河建成安瀾河、生態河、惠民河;推進蓄水建湖、引水進城、治灘還湖工程,建設渭南中心城市”東湖西海“、華山太華湖、華縣少華湖以及鹵陽湖開發區天驕湖、天子湖和大荔沙苑湖。
2015年,渭南生態環境將呈現新景象。建成黃、渭、洛河和秦嶺北麓、渭北溝壑生態景觀,森林覆蓋率達到24%以上,城市人均綠地達到15平方米以上;渭、洛河入黃水質達到四類標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城市空氣質量好于二級標準;污水處理率達到80%,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萬元 GDP 能耗累計下降17%以上。
打造國際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力建設華山世界一流精品景區。加快大華山景區開發,實施華山索道、文化創意園、論劍主題公園以及西岳廟保護性開發項目,積極打造標志性大型實景演藝,打響”華山論劍“國際知名品牌;加強少華山、御溫泉、太華湖等周邊旅游景區開發,做好華山申遺、申報國家地質公園;形成集觀光、休閑、體驗、養生、度假為一體的”大華山“旅游發展格局。
建設黃河文化大景區,加快實施洽川濕地、韓城古城、潼關三河口、大荔沙苑等一批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積極開發溫泉養生、探險漂流、農事體驗、民俗娛樂、古城觀光等新型旅游產品,完善秦東旅游環線,打造黃河風情旅游精品線路。
深度開發司馬遷祠、韓城古城、梁代村、倉頡廟、黨家村民居、唐帝王陵等人文景區。大力支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游景區建設。加快文化產業創意園區建設,打響富平石刻、華陰老腔、韓城行鼓等民間藝術品牌,加大文物古跡、歷史名城和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將渭南打造成為國際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全國高效生態農業基地
有著傳統農業大市的渭南,將在加快陜西東大門建設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夯實農村發展基礎,促進農業增效增收。
以現代農業先行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載體推行優質糧食、優質畜產品、優質林產品、特色農產品等”三優一特“工程建設。突出優質、高效、安全、做大做強綠色、生態農產品牌,加快建設大荔農業科技園區、華陰農墾區和富平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全國高效生態農業基地,確保全市220萬噸以上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鞏固”陜西大糧倉“地位。
優化品種、擴大規模,打造綠色安全蔬菜新名片,重點支持蘋果、酥梨、花椒、柿子、冬棗等特色果品生產,加快渭河沿岸和渭北蔬菜產業,形成300萬畝水果、250萬畝干雜果和100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服務全省的”菜園子“.實施畜牧產品化工程,重點支持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優質安全畜牧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形成百萬只奶山羊基地縣和百萬頭生豬、十萬頭奶牛、十萬頭肉牛生產大縣。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扶持特色飲料、專用面粉、文化名酒等食品加工業,打造綠色安全、高效優質的”大廚房“和全省食品新城。到2015年,畜牧業在農業中占比提升到40%以上。
壯大富平奶山羊、華縣蔬菜、韓城花椒、白水蘋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棗為特色的專業合作社,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到2015年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000個,過億涉農企業50家。
推進”農民萬元增收工程“,引導農民標準化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支持農村集體和農民個人開發高效農業、休閑農業及鄉村民俗游、農家樂,積極從事建筑、流通、包裝、儲運、加工及家政服務等非農產業,并加強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每年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80萬人次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15年,全市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鎮化和工業化快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進入全省中等偏上發展行列,初步建成發展活力迸發、崛起態勢強勁的陜西東大門和國家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域。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4.5%以上,總量突破2000億元。人均 GDP 達到3.6萬元,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以上,年均增長1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000億。
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高新高新新房技術、新興產業突破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加速提升,產業升級明顯加快,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0:55:35、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創新能力增強,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R&D)占 GDP 的比重達到3%.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55%以上。
人民生活達到新水平。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5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左右。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平米以上,基本消除棚戶區,全市農村居民有序進城落戶8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和諧社會得到新提升。城鄉公共服務不斷完善,基本建成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主要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年。常住總人口545萬人,自然增長率年均控制在6‰以內。社會管理創新不斷加強,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基本建成國家文明城市。
到2020年,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均生產總值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產業支撐能力明顯提高,秦東城鎮群基本形成,城鎮化率達到65%,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建成繁榮興盛的富裕東大門、人文綠色的文明東大門、幸福安全的和諧東大門、創新開放的活力東大門。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