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城區綠化的重點工程之一,北環河綠化帶工程自4月份起正式開工建設。北環河綠化帶工程西起西沙河、東至鐵路,全長13公里;綠化范圍是由外環路南側路沿石向南266米,其中包含6米路肩綠化、80米水面、30米景觀林帶、150米防護林帶,總綠化面積113.2公頃。此次工程將對北環河的原有林帶進行種植和補植,完善提升綠環的景觀效果,徹底改變北環河的綠化面貌。
實施北環河綠化帶工程建設,是我市改善城市環境的客觀需要,是我市打造“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的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內在要求,更是市委、市政府著眼于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建設生態濱州、美麗濱州、幸福濱州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北環河綠化帶工程在4月底建設完工后,多樣的苗木將形成富有韻味的層次空間,營造出一條四季常綠的完整北環河綠化景觀帶;而市民置身于北環河綠化帶的濕地密林之中,也將在休閑游玩時體味到生態自然的游覽感受。
高起點規劃串聯外環綠化帶
彰顯主城區“四環”總框架
根據《濱州市外環城市公園規劃方案》的規劃內容,我市北外環兩側將建設成為北外環城市濕地公園,而北環河綠化帶正是北外環城市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環河原有綠化帶的建設較為粗放,其中原有林帶存在斷檔缺失的現象,且樹種多為楊樹和白蠟,綠化效果單一、缺少樹種高低層次及色彩的變換;原有綠化寬度僅為30米,綠化效果不夠厚重,很難形成混交林的林帶效果。在依托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礎上,《濱州市外環城市公園規劃方案》對北環河綠化帶的規劃堅持高起點定位,細化和實踐了市城區“四環”的城市框架,將原有綠化帶進行依次補植和升級提檔。
按照規劃,北環河綠化帶工程將根據樹種分為4大片區,其中西沙河至渤海十八路段結合現有榆樹林,以榆樹、苦楝等作為主要的補植樹種;渤海十八路至渤海十一路段以國槐、刺槐、香花槐、龍柏作為補植的基調樹種;渤海十一路至渤海四路段根據已有規劃形成綜合性植物園;渤海四路至鐵路段以白蠟、旱柳、雪松作為基調樹種進行補植。
北環河綠化帶工程建設完成后,將營造出一條四季常綠的完整綠化林帶,在提升北環河整體綠化水平和綠化效果同時,也串聯并且豐富了北環河周邊的綠化景觀,進一步彰顯主城區環城路域、環城水系、環城林帶、環城景觀的“四環”總框架。
高標準建設保證綠化質量
打造城區精品綠化景觀帶
在規劃上追求高起點定位的同時,北環河綠化帶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也嚴格落實高標準的要求,全力打造一處市城區綠化景觀的精品工程。
北環河的綠化種植嚴格按照《濱州市外環城市公園規劃方案》的樹種規劃進行設計,做到喬、灌、草相結合,綠化、美化、凈化相結合,生態、旅游、休閑相結合。其中在綠化樹種選擇上,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從本地自然植被中選擇白蠟、榆樹、旱柳等優良樹種;注重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逐步過渡到長壽樹種。在豎向上利用不同的樹種進行了分層設計,形成大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的空間模式。同時,注重對色葉樹種的應用,如選擇黃山欒、黃金槐、白蠟等,使得樹種能夠因季節的變化呈現出色彩的變化;充分利用植物了圍合空間,形成不同植被空間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官效果。除此之外,北環河綠化帶工程的建設將按照統一規劃、部門負責、專業施工、專業養護、專業驗收、整體推進、負責到底的原則,確保綠化質量和效果。
城市綠化是城市環境改善的重要標志,自2011年以來,我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載體,統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項工作,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推進綠化建設,城市生態環境明顯優化。今年是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關鍵一年,北環河綠化帶工程的高標準規劃與建設,將在進一步增加我市綠地面積的同時,再添一處綠化景觀的精品和亮點,成為市民日常觀賞與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