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園林行業建筑信息模型發展前景探討
2012-05-10 08:14:00 作者:鐘繼濤 李雷 來源:《風景園林》雜志 瀏覽次數:
目前BIM相關技術在西方的園林工程尤其是設計過程中已有少量的應用,也產生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局部使用了BIM技術的園林相關軟件(如Vectorworks Landmark)。但是由于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在藝術表現手法、工程建設內容與流程乃至建設規模等方面的明顯差異,使得BIM技術在國內園林行業中還遠未到可用的程度。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是針對國內的狀況。
2 園林行業BIM發展遲緩的原因
2.1 園林行業BIM對業主的吸引力不足
BIM是創建并利用數字模型對項目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的過程[2]。之所以要使用數字模型貫穿這個過程,其源動力很大程度來自于業主、尤其是自建持有型不動產的大型機構。業主方在建筑項目的策劃階段,就要考慮到建筑物未來運營過程中對面積、空間、能源消耗、設施運行維護等各方面的需求,運營成本自然是業主最為關注的問題,而成本管控依賴于優秀的設施維護運作、合理的空間分配,更離不開遠見卓識的戰略規劃。從項目策劃時就逐步建立并不斷豐富其信息內容的建筑模型,對于業主方做出更為合理的決策助益巨大,對于建筑交付后的長期運營更是有莫大幫助。正因為BIM技術將建筑項目的前期策劃與長期運營貫通為一體,使業主從中獲得最大收益,因而業主成為建筑行業BIM技術的最大推動力量。
園林行業與建筑行業非常不同,一個公園的生命周期可能遠比一座建筑物長很多,但其運營要求卻遠不及建筑那樣復雜,沒有空間使用效率的要求,除了澆灌用水之外,對于水、電、氣、暖等資源與能源的消耗量與大型建筑相比要少得多,因而在這方面的成本壓力相對較小,設備運行維護的質量也并非關系公園質量的主題,公園的養護管理成本與前期策劃的關聯也不夠強。至少是否有整個公園的"信息模型"與其運營好壞沒有明確的關系。作為園林業主方,對于BIM技術的關注遠不如建筑行業那樣強烈。因此園林業BIM技術來自業主方的推動力幾近于零。
2.2 施工方面的需求不足
非現場建造、部件預制、裝配式房屋,這些技術使建筑工藝從手藝式施工到工程化與裝配化的方式發展,在BIM技術的配合下,建筑業在不斷地發生變革。但對園林行業尚非如此,甚至在將來也不可能如此。園林美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其多變性與新穎性,裝配式施工可能應用于園林工程中的某些部分或某些階段,卻不大可能成為園林工程尤其是中國式園林的主體。園林藝術的豐富性,恰恰成為BIM技術需要適應的難點。
BIM在建筑施工領域內的變革還表現在其與施工計劃的緊密鏈接,在可視化環境中按時間線模擬施工進程,使建筑施工單位能夠精確控制施工進度,施工方案達到最優,極大節約施工成本。而園林施工具有"攤大餅"式的天然特征,可以不像建筑工程那樣各環節緊密相扣次序嚴謹,這使其工程進度可以有較大的運作余地,對于施工精度、流程等方面的壓力往往可以通過"閃展騰挪",在較大空間范圍之內得到緩解,因此施工方面對于信息模型的要求不高。
2.3 行業規模的限制
園林行業總體建設規模、資金投入總量、從業人員數量與建筑行業相比還只能望其項背。行業規模的限制,導致軟件開發業對于該領域內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建筑行業,這是行業先天條件所決定的。因此在BIM技術發展的大潮中,園林行業的落后狀況也是一個必然現象。
2.4 規劃設計中缺乏量化分析與評價體系
一座建筑物就是一個有界系統,其能量、物質的進出有明確可控的邊界,可以相對容易地進行分析。對于多座建筑物共同組成的一個建筑群來說,各建筑物的邊界共同構成室內外兩部分層次分明的空間,其分界處或建筑物之間的日照、氣流等也可以相對容易地進行分析。因此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空間、能耗、聲學、光照、熱輻射、氣流等方面的分析都已經成體系地建立起來并早已用于實踐。
園林行業與此相異,公園綠地處于開放的環境之中,其能量與物質的進出沒有明確的邊界,也非人工可控,雖然有可能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但這種分析至少在目前看來還缺乏必要的理論與實踐支撐,因此對于園林環境內的舒適度、噪聲、空氣環境等沒有分析與評價體系。其它行業BIM已經建立起來的分析理論與技術在園林行業內無用武之地。若說從園林與建筑或城市的關系角度進行分析,則并非園林建設自身所需。
園林自身所需的分析如地形坡度、朝向、匯水等,原本屬GIS軟件的分析范疇,目前還停留在人工解讀分析成果的階段,對于植物、水系、景觀效果、舒適度等的影響還缺少綜合評價體系。這些分析與信息模型相結合,或許可以有理論與實際上的突破。
2.5 園林行業發展BIM的技術難度極大
BIM不只是一兩個軟件,也絕不是一大堆軟件的簡單堆砌。各種軟件相互配合,按統一標準對各自所需的信息無損互換,這是目前階段BIM技術的核心要義。
園林設計階段是產生最大量信息的時候。勘測階段得到的現狀信息成為設計的基礎,大量的工程信息在設計過程中成形,到施工階段被落實、細化、調整,并最終交付給業主,業主在運營過程中依據這些信息進行管理并對信息進行更新。可以說整個過程中,設計階段是信息質量的關鍵,因此要對設計階段能否產生、怎樣產生符合BIM理念的信息進行分析。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