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PM2.5引起群眾和政府領導的高度關注,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成為空氣污染的代名詞,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粒徑小,只有人類頭發的二十分之一大小,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可直接吸入肺部,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嚴重的,會導致肺癌和心腦血管疾病,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巨大。 經檢測北京城市中心區,人最多、樓最多、車最多的地段,PM2.5也最多。
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由此可見,汽車是主要的兇手之一,當道路堵塞的時候, PM2.5將升高4到6倍,并活躍在城市中心區0~100米空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程師魏復盛院士,早在1990年與美國科學家合作對我國四個城市,八所學校進行PM2.5監測,超標率達到72%和92%,最高超標6.29和9.02倍。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潘小川教授,2004年到2006年期間在北大校園里設置了數個觀測點,他的研究表明:當這些觀測點的PM2.5日均濃度增加時,約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急診患者數量也會增加。
PM2.5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質量,不利于市民的健康和生存。如何治理PM2.5呢?
全世界采用的辦法可以概括為兩大類:一是節流,及關閉高污染企業,大量淘汰黃標車,嚴格控制建筑工地的揚塵,提高汽油的純度,城市大面積的煤改氣或煤改電……總之是從源頭減少PM2.5的產生。二是開源,增率擴水,提高城市的生態自凈力。提高市民生態文明意識,自覺的少開車、不吸煙、少燒烤、少炒菜。在家庭的露臺,窗臺種花,種草,種菜,在室內種養綠植……總之是把自己身邊的PM2.5防治好。
北京市委市政府20多年來,下最大決心,投巨額資金,搬遷高污染企業,淘汰不達標的汽車,控制建筑工地揚塵,進行煤改氣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012年春在六環路等地造林20萬畝,是“兩環、三帶、九楔、多廊”城市森林布局中的一部分,今后連續4年,將完成100萬畝人造森林,這是北京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造林運動,是造福子孫的光彩事業,這個工程是一個治本的工程,當PM2.5產生之后,唯有植物和水可以吸納,降解,化解PM2.5。但是科學家研究,森林的負氧離子的傳導功能僅為3%-5%, 遠水不解近渴。
目前,北京的城市中心區是PM2.5的高發區,重災區。怎么解決城市中心區PM2.5呢?現在市民說,北京的好天是吹出來的,這個吹指的是刮大風,也有的說北京的好天是下出來的,指的是下雨下雪,群眾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治理城市中心區PM2.5目前在還真沒有強有力的舉措。
城市中心區的土地已經飽和,用以建綠地拆遷的費用實在太高,在城市中心增率擴水,提高城市生態自凈力是必經之路,筆者提出以下12個方面,與領導和專家們商榷:
一、從道路抓起:二環路,三環路等干道改建為瀝青滲水路面,并設雨水收集系統,便于循環利用水資源;道路上空, 過街天橋、路旁電桿安裝噴霧、噴水系統,根據需要定時噴霧、噴水; 馬路中間隔離帶加大綠植高度和綠量,道路兩側增加綠量、增加冬季長綠樹種; 路邊公園建設森林塔,如立體停車場、公廁、車站、地鐵站等; 龍攀鳳:用長春藤攀附在高大的落葉樹枝桿上,解決冬季綠量不足的老大難問題; 將有條件的建筑玻璃幕墻改造為水幕墻等措施,以治理重災區高發區的PM2.5。
二、大面積實施墻體綠化、特別是在環路及主干道兩側
三、在已有建筑大面積實施屋頂草坪。快捷,廉價,技術成熟,應大力推廣。北京有8000萬平方米禿屋頂,除危房外,都可以實施屋頂草坪。消滅可吸入顆粒物的“避難所”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