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記者調查:新建街邊綠地頻遭人為損壞
今年上半年以來,北京新建街邊綠地、休閑公園20余處,總面積達172公頃。然而,最近本報接到不少居民反映,稱街邊綠地、休閑設施存在臟亂差,綠地遭遇踐踏、枯死或垃圾堆積等狀況,呼吁加強對新建綠地及休閑設施的管護。本周,記者深入西城、朝陽、通州等區縣多處綠地或休閑設施,發現綠地、休閑設施亟須加強管護等情況,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案例1健德橋北街邊公園枝頭晾衣滿地垃圾
在健德橋西北角的新建街邊公園內,由于來訪者的“不自覺”外加養護的延時,在剛剛建成一個月的公園內,垃圾遍地、樹上晾衣等現象十分常見。
居民李大爺家住附近中鑫嘉園小區已有11年了,據他說,這個位于自家周邊緊鄰主路的街邊公園,最早其實是一片小綠地。“有點兒雜草、幾棵大樹,附近居民也常過去乘涼。”在4月初,原本的綠地獲得養護翻新,種植了不少花草和樹木,并設置了供居民休息的公共設施,成了個像模像樣的街邊小公園。5月1日,這個新建的街邊公園正式完工,并免費開放,種類繁多的花木和嶄新的座椅門廊著實讓大伙高興了一段時間。
然而,半個多月過去了,李大爺眼見著,原本整潔有序的公園一次次上演不和諧的畫面——樹枝成了晾衣架、條椅下形成垃圾堆。他說,自己每天在這樣的環境里休息很不舒服,有時自己會主動拾撿一些垃圾送入垃圾箱內。“好好的公園,卻不懂得愛護,真是可惜。”李大爺惋惜地說。
在該街邊公園內記者看到,一片寬約20米,長約50米的區域內,青磚鋪成的甬道將一塊塊小型綠地分隔開來,綠地內種植著高低錯落的花草樹木。在花園的中央,6個石凳圍起的兩張石桌、一間木制的可供居民休息的開放性門廊,幾張長條木椅分布其中。走近后發現,在翠綠的顏色中、在休息的設施旁,一團團垃圾破壞了原本令人舒心的環境。在兩棵大樹中央,一根黑繩被人為綁在樹間,幾件衣服在上面曬著太陽。記者注意到,在公園內的不少設施和樹干上,都貼有“愛護環境、勿扔垃圾”的宣傳標語。但似乎并未起到任何作用。
官方回應:呼吁每個人自覺維護
海淀區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科相關工作人員稱,該街邊公園的設置是為了給周邊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美化城市。對于街邊公園的日常維護,園林綠化局下屬的綠化大隊每天都會定時對其中的垃圾進行清理并對植被進行養護。對于居民提出的垃圾箱少等問題,他表示將予以協調,如情況需要會在園內增設。“城市公園是大家的空間,歸根結底還需要每個人自覺維護。”他說。
案例2綠色長龍為蟲所傷
今年以來,為美化馬駒橋,一條“綠色長龍”在附近建起。然而最近,通州區融科香雪蘭溪的業主王曉娟每經過此處都“很心痛”,“碧桃樹葉被蟲子吃得很厲害,有樹木死亡,一些新植的草坪也枯死了。”王曉娟反映。
在該綠化區域內現場查看,這塊兒曾被大家稱為“綠化長龍”的綠化著實“傷”得不輕。前天下午,記者自融科香雪蘭溪小區北側寬約百余米長約千余米的綠化區查看,發現該綠化區內隨處可見大片裸露的黃土,一些或呈方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水泥場地散落其中。該綠化區域內所種的碧桃、柳樹等,樹葉遭蟲吃的現象嚴重,細看樹葉上還密布著蚜蟲。樹下由人工所種的不少草坪已經枯黃致死,也有不少地方雜草纏繞。
昨天傍晚時分,有個別烤串攤就搬至綠化區邊開張,也有附近居民踩著草地上前買串,而串簽兒、廢紙扔了一地。
官方回應:將加強養護
通州區馬駒橋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稱,該處綠化是當地打造“綠色長龍”、構建生態馬駒橋項目的一部分。自今年初開始,為保綠化造林順利實施,鎮里還成立了指揮部,并細化了任務,明確了責任。“綠化了,還要加強管護,”該負責人表示,將及時協調具體負責部門,加強對生蟲樹木的管護,并補種草坪。
案例3香河園小關市場街心公園路燈缺失設施損壞
位于香河園路小關市場東側的街心公園對外開放的時間相對較長,一到晚上,園內的亮度十分昏暗,除了鄰近主路的區域有燈光,其他地方則陷入黑暗。
相比一些新建的街邊公園,這座公園并不算小,沿著外側主路橫向長度約有三四百米,而縱向寬度也有近百米。石制的小路穿插在公園中,把一塊塊綠地分割開來。
昨晚,記者來到該街心公園,從西門的鐵圍擋進入后,借著主路上的路燈,剛走入公園內,路面狀況還能較清晰地看到。沿著小路繼續走,穿過入口的一大片空場,周圍的亮度迅速下降。由于四周的路燈都是關閉的,除了幾名散步的年輕人外,晚上在此散步的老人少了很多。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表示,對他來說,沒有路燈的路段確實走起來要小心一些。
記者注意到,在路燈“關照”到的區域,活動的人群明顯較多,有三五成群的人圍著路燈聊天,有人在這里往返慢跑。在一個路燈下,十幾名老棋友圍在支起的棋桌前。與這里的熱鬧相比,其他黑暗區域則冷清了許多。
清晨,在公園活動區晨練的人們同樣遇到了不少難題。由于部分設施失修,活動器材的殘缺讓人難以使用。記者看到,在東側空場內,3座籃球架整齊地排成一排,但如今除了一個可以使用外,旁邊的“兩兄弟”只剩下一根光禿禿的鐵桿。一名晨練的居民說,由于設施受損,如今打籃球的人越來越少,部分商家抓準時機,在籃球場內搭起了攤子,售賣小商品。“這不是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了么?”他說,希望相關部門盡快維修,方便居民健身。
官方回應:將根據民意增強照明
北京市路燈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盡快派工作人員去現場了解情況,并廣泛征集民意,如果需要,將在重點區域架設燈光,增強照明。對于園內損壞的活動設施,朝陽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近期加以修復,并加派人手管理,對破壞人員予以處罰。
記者走訪多數新建綠地居民自覺維護
在為期兩周的走訪中,記者分別到訪了位于北極寺、天寧寺、廣渠門等地的6所新建綠地,以及部分大型綠色工程現場,發現多數綠地環境優美,設施完備,植物和花草種類繁多,受到了周邊居民的好評。
在海淀區健翔橋西南角的北極寺綠地內,樹木和花草被整齊地栽種在公園內,每株植物旁還有標牌向來訪的市民進行“自我介紹”。在鵝卵石甬路分割出的片片綠地中,自動噴灌器向植物供給著水分。綠地中央的休息區內,木制的長椅配合遮陽頂棚,不少居民在此納涼聊天。記者注意到,除了常見的花草樹木外,像蒙古櫟、糠椴、接骨木等樹木,粉藍石竹、貓薄荷等宿根花卉,在這里都能找到蹤影。如今,這個曾經閑置多年的空地已成為匯集200多種植物的“微型植物園”。
在西城區天寧寺橋東南側,一處半月形花園依路修建。記者在該公園看到,松樹和各種花樹郁郁蔥蔥,粉色、紅色月季和一些紫色、黃色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花兒爭奇斗艷,各樣造型別致的景觀石或臥或立在茵茵草毯中,惹人喜愛。
雖是中午,仍有不少居民在此游園休憩。一位年輕媽媽帶一小女孩坐在園中休閑椅上邊聊天邊吃零食,不慎將幾個塑料袋掉在腳下,一位過路的行人主動幫忙將垃圾送入整潔的垃圾箱。“這么整潔的環境誰都不忍心去破壞。”路人李女士說。
專家支招:鼓勵居民監督
社區專家舒可心表示,對于草坪綠地,僅僅靠管理部門的能力,還是難以將養護落實到位。各個社區居民,要自發監督樹木草坪受損情況,這樣不僅能降低養護成本,而且可以及時報知綠化管護部門進行專業治理。
對于街邊綠地和設施被人為損壞等行為,他建議相關部門完善處罰機制,以例如罰款等較為實際的形式給破壞者以威懾,從而逐步營造出一個保護環境的良性循環。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