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外寒風怒號,帳篷內溫暖如春——去冬,當記者走進扎西科臨時安置區次仁扎西家的帳篷時,次仁扎西說,“為了讓我們溫暖越冬,黨和政府配備了又大又厚的棉帳篷,而且還有火爐和燃煤。你看,這爐子燒起來帳篷里的溫度不比房子里低!”
住帳篷而盡量減少使用板房,這是玉樹災區群眾為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實現綠色重建做出的又一貢獻。因為大量使用兩層鋼板夾一層泡沫塑料的活動板房,勢必在災后重建完成后產生巨量的泡沫塑料垃圾,這就為這里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增加了嚴重的污染源。
因此,“棉帳篷+火爐”無疑應該是新房建成前,讓玉樹災區群眾溫暖度過高原上漫長的冬季最佳選擇。
玉樹災后重建是在三江源保護區最為核心的區域開展的大規模災后重建。如何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重建過程中就顯得尤其重要。
尊重自然規律,堅持生態重建、綠色重建、低碳重建成為災區人民和廣大建設者的一個共同意志。
今年5月,漫步結古鎮,每到一處,記者都會看到援建者為綠色重建所作的努力:
為保護環境,減少樹木伐移數量,各項目施工單位積極調整設計方案,保留了大量珍貴的樹木;橋梁施工時,進行圍堰施工,確保泥漿不污染河道;道路施工時,灑水作業,減少揚塵,保持附近受災群眾較好的生活環境;選用液體瀝青替代固體袋裝瀝青,消除了大量的包裝塑料袋造成的生態破壞隱患;利用地震中產生的大量廢墟來生產墻體材料,制作免燒磚……
正在建設之中的給水廠、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使得新玉樹城市功能健全,更為綠色環保。
全世界海拔最高、全國污水一次處理率標準最高、同等規模污水廠處理污泥含水率最高,這“三最”就是正在建設的玉樹州污水處理廠的最大特點。
來自北京市政的項目部副經理蔣治平說:“結古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1.5萬噸,將有利于改善結古鎮縣城水污染狀況,同時,污水廠的出水還可作為城市再生水的水源,對節約寶貴的水資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日供水能力3萬噸的結古供水廠業務樓里,由北京市政專業人員帶出的玉樹“徒弟”們熟練地進行著余氯實驗、用鼠標控制供水管網中的關鍵閥門和水泵。
走進中控室,記者看到玉樹州結古鎮供水系統顯示屏上彩燈閃爍正常,顯示著結古鎮8個學校和鎮區59.3萬公里的主管道全部供水。廠長張濟忠介紹,震前的供水廠僅用泵把水抽到高位水池,不經消毒直接供水。而新建成的供水系統則采取國內一流的處理工藝,進入總進水井的水經第一次消毒后,進入1萬立方米的清水池,再往市政管網送水,經二次消毒后,最后進入住戶中,保證了當地群眾用水安全。
在西杭電站西面山坡上,西杭不穩定斜坡治理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施工人員采用微型樁、錨索鋼構梁、抗滑樁、檔土墻的方式,將長1500米、高70米的山體滑坡面加以穩固。項目生產經理范新本說,結古地區共有18條泥石流溝和五段不穩定斜坡亟需治理,目前已完成投資達1.2億元,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防范。
“樹比玉貴”——是玉樹嚴酷的自然條件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在重建中如何實現綠色施工和環保施工,玉樹各援建指揮部、各項目部都動足了腦筋。
在玉樹州行政中心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針對原址上有一些較為貴重的樹木和成樹種植的松柏需要保護的實情,中國建筑公司援建項目部設計人員因地制宜,設計形成了新行政中心林蔭大道,對其它零散生長的松柏等樹木,專門設計建立了一個環島,將這些樹木集中遷移到這里,并砌上低圍墻,使參天古樹得到保護。
中建玉樹援建指揮部玉樹項目部經理李風堂說,在施工準備階段,制定了綠色環??刂颇繕?,成立綠色環保施工領導小組,還與施工隊伍簽訂了責任狀,制定了獎懲措施,把環保施工和經濟效益直接掛鉤,使施工現場綠色植被得以有效保護。
扎西科河岸,一塊寫有“中國中鐵玉樹林”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由中鐵員工自發捐款3.6萬元,義務栽植的400棵青楊樹迎著寒風茁壯成長。
這些頑強的小樹苗,和新玉樹林立樓房一起,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