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綠植向立體化轉變 3D花壇成新寵受市民歡迎
文化中心廣場內形象各異的立體綠化造型、抗震紀念碑處“紅心向黨”的立體綠化造型……這些極富美感給人以視覺享受的立體綠化造型,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津城的大街小巷。記者了解到,這些造型多樣、層次分明、色彩繽紛的“3D版”立體花壇在津城的街巷路口越來越多。
近年來,本市城市綠化品質不斷提升,道路、重點區域的綠化造型屢屢出新,從平面走向立體,特別是立體花壇將立體結構造型與各種綠色植物、草本花卉結合應用,形成了風格多樣、各具特色的景觀效果,成為新的“彩色城市雕塑”,漸成城市綠化“主力軍”。
在剛剛建成納客的文化中心,一草一木都經過了精心設計。中心內的數個立體花壇分布在各主要區域,“立起來”的花壇造型讓人眼前一亮。主景點使用拼裝式立體花架,總面積550平方米,平均高度1.5米,采用檳榔竹等大型綠植80余株,擺放孔雀草、矮牽牛等草花5萬余盆,營造了文化中心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與平面花壇相比,文化中心里的立體花壇突出了層次感,更具視覺沖擊力和美的享受。
立體花壇也現身在本市主要道路景觀設計中。在和平區成都道抗震紀念碑處,立體花壇主題為“紅心向黨”。景觀主體高9米,整體占地面積近600平方米,植物材料以觀葉植物、應季草花和卡盆花卉為主,包括棕櫚、鐵樹、榕樹等。大型綠植雕塑上的“雙手”造型采用草雕工藝,框架為鋼筋、鋼管焊接塑形,覆蓋以蔥翠的佛甲草。“旗幟”的制作以金屬卡盆框架和海棠花卉結合,借用海棠花的色彩效果,達到紅艷的景觀效果。為了讓周邊的配景與景觀主體融合,設計者還設計了斜面花架與立體造型銜接,內部設有光源,即使在晚上也能展現出綠植雕塑的景觀效果。
市園林花圃負責人告訴記者,立體花壇是城市綠化的新寵,它可以制作成豐富的造型。目前本市自主研發的立體花壇,已經有卡盆花柱、彩虹橋、拱門、花樹、組合花箱、花墻、草雕等十幾個大類、幾十款不同規格的產品。可根據布景需求,設計組合出豐富多樣的景觀效果,并通過應季花卉的調換來保持“生命力”,在街道、綠地、廣場、庭院、公園、立墻、屋頂、廳堂、展館等場所可以廣泛應用。近期,園林花圃設計制作的立體花壇景觀已應用于和平抗震紀念碑、水上公園、七里海濕地公園、文化中心及河西區主干道路沿線等景點,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天津啟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三年內打造成津郊支柱產業【詳細】
天津市農委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
日前,天津市農委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來自中國農科院、天津社科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農科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專家,圍繞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對三農工作的新部署、【詳細】
天津水庫濕地防護林泛黃凋落 美景如畫
于橋水庫北岸的成片防護林樹葉逐漸泛黃凋落(11月13日攝)。近日,天津市薊州區于橋水庫北岸的濕地防護林樹葉逐漸泛黃凋落,與平靜的水面交相呼應,盡顯如畫美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