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城鎮化政策的重心應移向中小城市
城鎮化發展的重點是中小城市。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用大量的公共資源去支持行政等級高的城市(市區);而行政等級較低的地級,特別是地級以下城市,主要是各類中小城市、小城鎮得到的公共資源則太少。一句話就是:城鎮化的政策重心并不支持城鎮化的發展重點。
土地資源、財政收支以及公共服務等,明顯集中于層級較高的城市,也就是重心偏上。
從土地上看,2000-2010年,中國地級以上城市市轄區的建成區面積增長了95.8%,而同期中國縣級以下城鎮建成區面積僅增長了50.9%。西南某省幾乎一半的建設用地用于省會的新區建設;西南另一個省的省會城市的建設用地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河南省到2020年用地的96%為縣級以上及省級產業集聚區,小城鎮用地指標只有4%。從財政收支看,2010年,中國地級以上城市市轄區預算內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28.8%;而支出則占到35.1%。從公共服務差距看,2010年地級以上城市市轄區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床位數和人均醫生數分別是縣和縣級市的1.97、2.6、2.8倍。
另一方面,從城鎮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從吸納城鎮人口方面來看, 2010年中國直轄市吸納城鎮人口比重為9.4%;省會城市吸納城鎮人口為14.5%;地級市吸納城鎮人口的比重為30.5%;縣級市吸納人口的比重為16.1%;建制鎮為29.5%。如此看來,地級以及地下吸納了七成多城鎮人口。
這里對照出來的問題就是:政策資源在上面,人口城鎮化的重心在下面,上下之間不一致。如果我們希望城鎮化的重點是中小城市(一般就是地級以下城市),而我們的公共資源卻仍然支持大城市(及轄區)。我們不就是在說一套做一套嗎?
人口往哪里流,基本上遵從于市場規律。但是公共資源往哪里投放,則需要體現明確的政策意圖。當前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必要從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入手。配置的目標要求就是下移城鎮化政策的重心。
(作者系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
編輯:joe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未來將催生無數中小城市 城鎮化改革再升級
對于經濟發達地區實力日漸壯大的特大鎮來說,培育發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的呼聲不斷上漲。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鎮,各地也紛紛開始醞釀地方版的新生中小城市發展培育方案。【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