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于多年采挖鐵礦石、石英砂,蒼山縣魯城鎮大地村到處都是剝巖土堆和礦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如今,一個個土堆被推平,一袋袋混凝土擋石筐填入深溝,十幾萬棵黑松扎根礦區,充分顯示了當地干部群眾恢復生態、再造秀美礦山的決心。為還清礦山環境問題的歷史欠賬、消除部分尾礦的安全隱患,今年以來,蒼山縣實施了西部礦區尾礦整改閉庫、修建遺留廢石場擋土墻、建設礦區集中排洪溝、栽種5000畝礦區防護林等四大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工程總投資4000萬元,完工后蒼山縣西部礦區的生態環境有望得到明顯改善。
蒼山縣西部礦區現有鐵礦礦山25處、石英砂巖礦山8處,開采幾十年來,排巖量超過1億噸,在大地村、太平村、白水牛石村和206國道兩側形成了十幾萬立方米的巖石堆放和尾礦排放場。這些巖石、尾礦粉直接裸露在地表,粉塵四處飛揚,成為影響道路安全和污染附近居民生活環境的隱患。為改變這種狀況,蒼山縣確立了“科學規劃、合理開采、節約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型礦山開發思路。一方面,通過改造選礦、采礦、燒結、球團等工藝,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有效降低了粉塵、礦渣等污染物產出比,環保和生產效率實現雙豐收。另一方面,按照“邊開采、邊治理”的方針,鼓勵礦山企業在安全生產的同時,對礦區進行全面綠化和生態恢復。蒼山縣嚴格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收繳制度,確保企業在采礦過程中及礦山停辦、關閉或閉坑時,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義務,從根本上轉變了過去“重發展、輕保護,只破壞、不治理”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扭轉了“企業破壞、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不合理現象。
為再造秀美礦山,蒼山縣林業、國土、園林等部門會同山東省第八地質礦產勘測院進行了規劃,和臨沂學林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實施了防護林建設工程,以專業化的隊伍和管理推進礦山復墾工作。對適宜復墾的合興村、東石門村、大地村、小閆莊村、太平村、雷雨口村等6個村的工礦區,實施土地復墾;對不適宜復墾的,采取栽植綠化苗木、優質林果、恢復植被等措施,恢復其自然生態。同時,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投資100余萬元對魯城鎮太平村附近的多處廢舊礦坑進行場地平整、客土回填和綠化復墾,栽種綠化、觀賞類苗木3萬余株,復墾面積超過200畝,經濟和社會效益逐漸顯現。
針對礦山開發產生的生態問題,蒼山縣要求礦山企業嚴格按照“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進行生產。“在礦山建設之前,我們就進行了詳細的生態規劃,在施工及生產期間采取生態保護措施;在服務期滿后,提出全面的土地復墾及生態恢復措施,綜合整治礦區生態問題。我們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要經濟效益更要社會效益。”中鋼集團山東礦業公司副總經理盧軍堅定地告訴筆者。
蒼山縣還細化了《蒼山縣2008-2020年礦山復墾工作規劃》,進一步明確西部礦區整治的總體目標和相關規劃。到2015年,蒼山縣礦山重點治理面積將達9309萬平方米,實現對礦區內3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預防治理;大莊子塌陷、劉河崖塌陷、白水牛石斜坡等地質災害點的治理(主要為工程治理)工作進入實施階段,西部礦區整體面貌明顯改觀。目前,蒼山縣已完成栽植黑松等防護林苗木超過80萬株,實施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86.71萬平方米。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